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中老年微信朋友圈:

来源:宣城日报 2016-09-0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手机视频聊天、刷朋友圈分享生活趣事,微信可以说已经成了当下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如今随着市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智能手机快速普及,使用微信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享。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联系感情、了解最新政策新闻、组织老伙计们聚会,微信竟然成了中老年人最欢乐、最便捷的社交主阵地。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老年人赶时髦步入“微时代”后,生活在变得更加丰富快乐的同时,微信里传播的一些虚假信息也在时刻考验他们辨识真假的能力……

① 充实生活分享点滴

拿起手机,打开微信朋友圈,点击更新。27日上午,家住市区柏庄小区的市民朱友发一觉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戴上眼镜,检查朋友圈里的最新动态。

“今年前7个月,宣城市进出口总值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3%。”发现微信好友分享的《前7个月宣城市进出口增速居全省第四》的链接,朱友发立刻点开阅读。

今年67岁的他,以前早上5点多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漱和打开电视看新闻,自从去年用上微信后,早起的他开始习惯先打开手机,看看亲朋好友分享的动态、链接、点赞、评论完之后才进行其他日常活动。

“在过去,子女不在身边,平时生活中除了买菜、烧饭、锻炼就没有其他事情,很单调。”朱友发感慨,自从玩微信后,退休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朋友圈里,居住分散的老人们又重新聚到一起。微信里通过手机号码添加好友的功能是朱友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不管是亲戚家人,还是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能成为好友。

“虽然平时不怎么见面,但是在手机上能看到大家的生活近况,也算是情感寄托。”他解释,现在自己也学会了分享生活点滴,不管是打太极拳、还是做团圆饭,自己都会有事没事晒晒图、刷刷屏,看到大家的评论,自己再回复,感觉一天充实了很多。

② 建群组织活动增进情感

“8月29日晚上6点半,大家统一穿红色舞蹈裙,老地方见。”27日,市民周桂芬的“好妈妈广场舞”微信群收到这样一条提醒。看到提醒后,她立马用语音回复“通知收到,准时见。”

记者采访中发现,除了发朋友圈、点赞和评论,另一个牢牢吸引中老年群体的功能就是“微信群”。

周桂芬向记者讲述,跳广场舞很久了,以前每次队里发通知,队长不是通过打电话、就是发短信,或者口口相传。但是这些方法,不仅费钱、费时间,还经常误事。尤其是对不会打字的周桂芬来说,回复短信更是难上加难。

但自从“好妈妈广场舞”微信群建起来以后,回复信息只需要点“按住说话”,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免费解决。

在多位中老年人的微信中,记者看到他们的微信群还不止一个,太极拳群、品茶群、小学同学群、新邻居群、老工作同事群,各式各样的群把老人们的距离越拉越近。

“老朋友想组织个聚会,直接微信吼一声,七七八八全都来了。”市民郝芝林笑着说,建群之后,不想出门的话就在群里拉呱,想出门直接微信通知。“碰到潜水的老家伙,直接一个‘群红包\’,‘一炸\’全都出来了。”

记者看到,事实上很多中老年抢红包纯粹图个欢乐。他们很多不知道怎样具体提出红包里的钱。但遇到红包就抢,着实能增添一些生活的乐趣。今年70岁的老人罗春就是个“只进不出”的老人,他的乐趣在于抢完之后和其他人比拼数额。“抢的比别人多,能乐好几个小时呢。”罗春说。

③ 微信衍生产品受青睐

记者发现,微信聊天中,不仅年轻人喜爱用“表情包”,很多中老年人也爱使用“表情包”。“相聚就是缘”、“千里缘分一线牵”、“平平安安 心想事成”等为他们特制的“中老年表情包”被大量下载。

26上午,老人薛海森打开微信后,便在各大群里发了“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忙碌的一天,注意身体”等表情。他说,年轻人用的表情包过于时尚,有的更是无节操得让他们不忍直视。但是中老年表情包却基本以健康向上、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主题,并且各个表情年代感强、代入感好、效果唯美。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衍生的表情包火爆外,为了保持微信24小时在线,很多老人还买起了手机流量、在家装起了WiFi、配上了充电宝。

市民曲双翠今年跟随女儿从宣城去往合肥生活。平时外出,寻找朋友,不清楚地理位置,她就直接打开微信定位、共享位置,之后按图索骥到达指定地点。“智能手机吃电快,不带个充电宝在身上都不放心。”她解释,用了微信后,自己又购置了每个月20块钱的流量费和一个充电宝,确保微信有效运转。

④ 不实信息盯上“朋友圈”

近日,家住市区康乐山庄的李亚婷总被父母转的朋友圈所困扰。

打开她的手机,记者看到:“紧急,明天将有750年一遇的酸雨,淋到后必致癌,求扩散”、“市区出现明目张胆抢小孩事件,场面嚣张,请家长注意,不求点赞只求转发”、“朋友在木直街捡到银行卡和现金1000元,失主请联系1778727****”等内容。

“这些一看就是虚假的消息,但是我妈每天疯狂的转发给我看。”李亚婷向记者诉苦水,虽然微信里一些养生知识、心灵鸡汤、奇闻异事能增加他们的生活趣味,但一些虚假信息和广告,中老年人却很少能看穿。

和她有着类似苦恼的市民不在少数。

从事教育行业的市民慎楚楚坦言,微信里的海量虚假信息千变万化,尤其对于防范意识不强的中老年人来说,更是真假难辨。

她回忆,今年6月份自己的母亲,对一则《喝了高锰钢电水壶烧的水会致癌》一文深信不疑。自己用了很多办法证明这是虚假信息,但母亲不仅执迷不悟,而且成为虚假信息的拥护者。她扔掉了自家和亲戚家的所有热水壶,这让自己和亲戚们倍感无奈。

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自己的父母对一些“转发、点赞送礼物”、“草莓和茶叶一起吃会中毒”、“注册手机号送话费”等内容深信不疑,伪科学、诈骗信息、谣言让不少老人纷纷中招。

⑤ “微生活”也需留心眼

针对虚假信息盯上中老年人朋友圈的情况,市公安部门进行了回应。

他们解释,微信里的虚假信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抱有善意目的的不实信息。例如,“750年酸雨”的信息,虽然目的是为了提醒市民注意健康,但经过核实,仍然是谣言。二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信息。类似于各种版本的伪造“权威”认证的“抢小孩”闹剧。三是包含有商业目的的谣言。最典型的就是食品安全谣言,大多数中年老人热衷养生,一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四是诈骗信息,骗取钱财,很多中老人朋友辨识能力差,有贪便宜的心态,故中招较多。

面对这些信息,市公安部门建议老人们在看到存疑或者一些无法确认的信息后,要及时加强与子女联系,通过查询官方信息,以辨别真伪,不要贸然转发,以避免自己成为谣言的“扩音器”。特别是要谨慎对待突如其来的取款、转账或者点赞、送礼、注册的朋友圈信息。因为输入相关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后,卡上或手机上的钱款会面临着被一扫而空的危险。并且,中老年人一旦发现不对劲的苗头,要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公安机关报案。

采访中,很多年轻人也有话要说,他们觉得现在中老年人“低头族”也有上升趋势,低头看手机对老年人的脊椎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年轻朋友们建议,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虽好,但也需节制,做到有益健康。

新闻推荐

新常态 新答卷

■本报记者李菡金色秋天里,市第四次党代会开幕在即。五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咬定目标、沉着应对,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圆满完成了市第三...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老年微信朋友圈:)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