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几个月来,大宝和伙伴们每天都会去合肥包河区智爱阳光家园。在那儿,他们做手工、做康复;午间休息时,还可以随着音乐跳舞。他们都是“唐宝宝”或自闭症患儿。目前,他们在智爱阳光家园里,实现了就业和社区康复。
大宝今年27岁,原先家人只要一出门,就会把他反锁在家中。时间久了,大宝走路变得很生硬。今年7月份以来,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大宝坐公交车,然后步行半小时到达包河区智爱阳光家园,在那里做手工,有时是糊纸盒子,有时是串珠子。大宝既可以动手交流,还可以挣一些零钱。如今,每天吃完早饭,大宝就背着自己的小包,出门了,甚至连周末也想去。
在智爱阳光家园里,大宝开始愿意与人交流,虽然说不清楚话,但能简单理解一些语言。别人朝他打招呼时,他也会笑着招手了。“改变真的太大了,感谢你们,感谢政府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大宝的妈妈激动地说。
据了解,2016年合肥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市四院院长胡兴龙提出了建议在全市“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提案。为了落实市政协委员提案,推进精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合肥市包河区积极行动,对全区精神残疾人康复情况进行调研。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带领区政府、残联、民政等部门相关人员到杭州等地学习,区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集残疾人康复、就业为一体的庇护工场——包河区智爱阳光家园。
今年7月底,智爱阳光家园开园,第一批招收了30多名残疾人,其中有10多位是轻度精神和智力障碍者。为更好地服务于精神残疾人,包河区还邀请了市四院专家对进入庇护工场的精神残疾人进行评估,市四院专家也定期到庇护工场进行康复指导。三个月来,包河区智爱阳光家园运转良好,深受广大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家人喜爱。
吴方俊本报记者朱庆玲
新闻推荐
对于此次土地拍卖会,包括业内人士和热心市民都有不少猜测和预期,此次土拍会是否成为土市、楼市趋稳的“风向标”呢?政府有意打压“地王”?这次的土地拍卖会没有像限购以前一样频繁出现“地王”的情况...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