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打印机的台式电脑出故障了,开机总是进不到正常的桌面,反复几次开机都不行。想想可能是主机什么地方出问题了,首先拔下内存条,擦擦吹吹,重新安装上,再重启,竟然一下子就顺利到达了“幸福的彼岸”。说起来,在电脑化办公的当今社会,解决此类事似乎已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然而,有些时候却并非如此。
以前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我走进打工单位的一个办公室,发现屋里就一个才来没几天的女实习生坐在办公桌前发呆,原来,办公室其他人都外出了。随口问她电脑怎么没开?她嗫嚅地回答说:“不知道出什么问题了,已经几天上不去网,什么事都做不了,找了几个人来看,也没搞好。”看着她一脸犯愁、可怜兮兮的样子,我虽然没有太大把握,还是想试试看能不能帮她解决难题。
打开机子,反复查找、调试,琢磨、捣鼓了近一个小时,网终于上去了,一切恢复正常。
其实,我对电脑也是不太懂,只是发现问题总喜欢琢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怎么有可能解决问题。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电脑,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合肥的一家电脑专卖店里。当时不懂电脑,只是懵懵懂懂地知道是计算速度很快的高科技产品,感到很神秘,高不可攀。再后来,听到一些同事、朋友聊天,探讨什么“Windows”二啊三的操作系统如何如何,自己根本不懂,只有听的份。
九十年代末,公司的经营部配了两台电脑,由两名学过电脑知识的大学生操作。工作之余,我常常站到他们身后,不无艳羡地偷看他们如何操作。有一次趁他们都离开,做贼似的壮着胆子悄悄上去点了一下键盘,发现屏幕立刻变了,想恢复却又不知道怎么弄,惊恐得不得了,真后悔刚才手太贱,把别人的东西弄没有了,生怕别人回来说,赶紧“溜为上”。待他们回来,再装作若无其事地跟进来,只见他们似乎并未在意,敲了一下键,画面立刻就恢复了。“真神奇,还这么简单!”我暗暗惊呼,为自己刚才提心吊胆感到好笑,但更多的是文盲般的酸楚感。
我曾经在行政办公室干过几年,那时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写东西,尤其是写总结和工作报告之类的大文章,上万字,全凭手写不说,文稿上经常是你改我涂的面目全非,有时话语搬家搬得都找不到北。理顺抄写二稿、三稿,乃至四、五稿,几天几夜鏖战桌前是常有的事。可是,看到电脑上的涂涂改改是那样的轻松容易,知道电脑确实是个省心省事的好东西,同时,也深切地意识到,电脑将很快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空前的、冲击性的巨大变化,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学会它的决心。
后来,我只要一有空就站在电脑前,细心观察、琢磨、记忆、询问、学习,渐渐地也驱散了以往对电脑的距离感、神秘感和自卑感,初步了解、熟悉后,慢慢在其他同事的指导下,也开始上机学习操作。为了能更多地使用、熟悉电脑,更快地提高自己操作水平,咬咬牙,在2000年花了5000元搬回家一台组装的电脑,还买了一大堆有关电脑操作,软件维护,故障排除等等专业书籍。
此后十几年,业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电脑上,俗话说“熟能生巧”。由于自己用心学习,仔细琢磨,电脑操作技术很快得到大幅提高,包括一些软件的使用也渐渐得心应手。直到现在退休了,打字虽然比年轻人慢,但起码能运作自如,想干点什么就能干点什么,包括断断续续码出一些文章。
□合肥王建南
新闻推荐
元、美金5万元担任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期间5起◎2008年6月,张晓庆接受合肥市天星药事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某(另案处理)请托,帮助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与合肥市二院签订药房托管协议,致使南...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