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道路横平竖直,整体布局合理。
三伏的节气里,酷热难耐,一阵小雨过后,暑气也消了几分,挂着水珠儿的草木显得分外葱茏,经过雨水洗礼后空气也变得湿润而干净。走进丁庄,村头是一栋正在建设的3层农资超市,村旁是村里新修的小广场,水泥路面,除了应有的绿化和休闲长廊外,还安放了近10架健身器材。一排排两层楼房整齐划一,房前屋后花团锦簇,1000多米的葡萄长廊顺着村内干净整洁的道路将村庄紧紧围住。“这两年,村里又有了新变化,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了葡萄架,就跟花园一样。”村民吴义方说。
为改善村居环境,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丁庄村投资40多万元,沿着村内主要道路修建了1400多米长的葡萄长廊。该村村书记吴祥华向记者介绍,按照与村民签订“待村内葡萄长廊建好后,葡萄收益村集体和村民各取一半”的协议,在葡萄上架成熟有收益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净增5-7万元的经济收入。吴祥华说:“有了这些钱,我们就可以保证村内基础设施维护和村内的卫生保洁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还达到了美化村庄的效果。”
目前,村内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亮化,道路两侧近万株杂树得到清理,新植榕树、银杏等4000多株,建成了健身休闲场地,花园、石桌石凳、休闲长廊等配备齐全;2600米的地下涵已修好,污水处理池也已建好,村民们已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80%农户用上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引资已完成村内电网改造,一座投资350万元的敬老院也已建成,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在丁庄村,既有优美的环境,又有现代设施齐全、便利的居住环境,二者的融合似乎正是想象中的“美好乡村”的理想状态。但作为“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更应注重“内在”,能否让居住其中的村民安居乐业、富裕和谐?对此,丁庄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有着周密的思考和具体的实践。在产业发展方面,丁庄村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了特色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变和农民的大幅增收。在采访中,村民王继运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我家种的10多亩品种桃赶上了好行情,1亩地纯收入1万多元。”2009年初,丁庄村新“两委”成立后,适时制定了“统一规划、综合整治、重新布局、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先后对村内1500亩老果园进行集中治理,重点完成了近万株老果木树种的改造和升级,新栽植优质油桃、早熟苹果等,完成了水果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先后与山东、河南等地多家果树科研所达成合作共建协议,每年都邀请教授讲师进村实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10次以上,培养了专业技术服务队伍40多人。技术人员再分别与农户结对,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通过培训和结对,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完善了村级技术服务推广网络。目前全村的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做到统一部署,单独操作,实现水果种植的增产增效。
为了加强水果生产与市场的衔接,该村成立了水果专业协会及农民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以种植、加工、销售大户作为主体,发展会员200多人,培养销售人员60人,优质油桃、苹果先后参加了合肥、上海等地的果蔬展销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合同,改变了市场分散销售的状况,实现产销一条龙,产品远销上海、海南等地。与此同时,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村集体收入,该村今年又投资建设了一栋三层农资超市,用于供应村内5000多亩果园的农资。据该村村书记吴祥华介绍,目前,丁庄村年产苹果1000万斤、油桃300万斤以上。仅种植业一项,年人均收入超过6500元,其中村内有20多户村民的年收入超10万元。
日暮时分,村民们三三两两结伴来到村头广场休闲,在夕阳的余晖下,村民们脸上幸福的笑脸是那样从容,让人难忘。
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序号单位主要负责人职务拟招商时间招商内容市领导1张曙光市委书记9月4-6日去广东考察招商2史翔 市长9月初去上海市、无锡市考察招商3张冬云市委副书记9月去山东枣...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