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当听你说到那个未成年犯喊‘妈妈\’时,我哭了,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地养我们,我们没有理由去犯罪,犯罪了,爸爸妈妈有多么伤心。 ”“以后和同学们发生矛盾,要冷静,决不能冲动。”接连在校园两次开讲,深受好评的本报“公益普法故事会”,11月23日又走进合肥市阳光中学,给该校200余名七年级同学,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教育。
“啊……”故事会一开场,一幅本报记者现场拍摄的图片,瞬间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图片上一位妈妈千里迢迢赶赴监狱,探望在此服刑的儿子,在接见室里,母子两人的手紧紧相扣。以此切入,本报高级编辑张燕以《触法的代价》为题,讲述了图片中这名未成年犯因冲动伤人而酿成大错的故事。编辑娓娓道来:探望时间结束,妈妈流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地离开监狱,这名未成年犯看着妈妈的背影,隔着铁窗喊了一声“妈妈”……听到这里,原本还有些声音的现场顿时静穆无声。此时,本报编辑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看了这幅图片,不知同学们有何感受?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出现了第一次互动小高潮,这就有了开头现场的对话情景。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的故事会中,本报编辑通过自己采访过的3个未成年犯的故事和6个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家庭和本人带来的危害。在讲到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时,同学们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PPT的演示文稿,很多同学还拿出笔记本,将这些法律知识记录下来。一位同学举手提问:“有同学经常好欺负小同学,老师讲他也不听。”“对于这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适当时可责成家长和公安机关进行管教。”另一位同学举手发言道:“我知道了,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事,我们可以跟他讲法律知识,让他不敢再欺负同学。”“说得对。 ”本报编辑的鼓励,使这位同学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很快,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同学们,我们的法治故事会要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现场一下子举起了十几只手,忙得一旁帮忙递麦克风的本报记者,不知给谁才好。一位男生立马从位子上站起来,抢着说道:“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听,还要在行动上做到守法。”现场又一次响起了全体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始终在现场听“公益普法故事会”的合肥市阳光中学学生处主任、专事学生德育教育的胡青春老师,在故事会结束后,由衷地对本报采编人员说:“你们讲的故事都是你们亲身采访而来,真实、生动、感人。虽然学校的老师也会搜集一些案例讲给同学们听,与同学们互动,但同学们回答都是老师要求的答案,而不是他们今天说的、全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胡老师希望本报的“公益普法故事会”也在他们学校的其他年级开展。 ·闻晓燕殷志强·
新闻推荐
本期嘉宾:合肥市阳光中学校长———汪昌兵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教育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在校学生和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直是校园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抓好校园法治宣传教育也是提升学...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