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发短信、QQ群、微信群……当极为便捷的网络沟通已经成为家校交流的主流时,有人却还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很“笨”的事情。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芙蓉分校,班主任坚持家访,已经成为一个传统。2017年1月13日,学生们正在为寒假的到来做最后冲刺,四十五中芙蓉分校七、八年级的7个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已经开始踏上了2017年的第一趟家访路。“家访不仅是一次交流,更是一条抵达学生和家长心灵的必经之路。”在四十五中芙蓉分校,家访让学生和家长看到了教育极具“温暖”和“人情味”的一面。
14天,深度走访50个家庭
2017年2月11日下午2点,合肥市四十五中芙蓉分校全校老师齐聚三楼会议室,2017年第一次家访工作总结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1月13日,距离放寒假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合肥市第四十五中芙蓉分校的老师们简直就要“忙炸了”,因为2017年的第一场家访如约而至,此批家访涉及到学校七、八两个年级。两个星期的时间,深度走访各自班级的50个家庭,除了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外,还要安排期末考事宜,老师们都开启了“白加黑”模式。
收集信息,合并家访区域,制定家访计划、准备家访登记表……“年前家长多还处在上班中,很多时候时间难以统一,所以需要反复和家长打电话发短信预约家访时间。”七(2)班班主任毕婕妤老师说,每次的家访,做得特别细致。
家访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级的任课老师也积极加入到家访工作中来,八(3)班的班主任刘红告诉记者,“两年来,我班英语焦长风老师陪同我完成三次全员家访工作,每到同学家,他都与学生亲切交流、指导作业,还与家长交流育子经验,这些我特别感动”。
记者了解,八(1)班这种“组团家访”的形式已经开展了三次。本学期,英语茆柳娟老师、数学徐萌老师、体育吴乃刚老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家访工作。
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解父母工作情况及参与指导孩子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收集家长对班级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一个个问题、一页页记录,经过这次的家访,老师们交出了300多份详实的家访记录表。
风雨无阻,此时无声胜有声
“原则上设定的家访时间是每天的9:00-21:00,但整个时间都是根据家长时间在做调整的。” 七(3)班的孙锐老师的家访最终花了20天。其实除了经开区,各个班级都有家住肥西上派的学生,一趟行程下来,仅来回的时间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
一次家访的路上,突遇大雨,虽然被雨淋湿,冻得打哆嗦,但孙锐还是如约赶到了学生的家里。看着老师“狼狈”的样子,开门时家长愣了半天,学生也红了眼眶。看着学生的反应,对自己的遇困孙锐内心甚至有一丝丝庆幸,“我能感觉到,自己无声的行动使孩子深受教育。”
年轻老师毕婕妤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初到合肥对周边的道路也都不是很熟悉,虽然家访中经常迷路遇困,但是她依然热情不减;时钟指向22:00多,老师、家长、孩子,三个男人的交心之谈正浓,孙锐老师说谁都不想轻易中断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美好;“今天的家访告一段落……”21:00,七(1)班的微信群里,朱慧娟发完了最后一条信息,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八(2)班的周强老师第三次走进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家里,拜访的过程轻车熟路了,但他的家访档案却做得一年比一年详细。
走近了,才真正明白懂得与理解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学生学习忙而是缺少沟通和交流,我们经常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体会孩子们的心里的世界。”孙锐说,家访让他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期末考试中,一个表现一直很好的学生出现了成绩滑坡,家访以后孙锐终于知道原因:原来学生从小由他伯伯带大,对伯伯感情深厚,伯伯的去世让孩子遭受了打击。
毕婕妤告诉记者,她们班级有一个孩子,上课经常迟到。通过家访,她才知道原来另有隐情:她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平时除了正常上学还需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她家门前的小路十分简陋,只铺上了一层石子。一旦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路面泥泞湿滑,孩子只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毕婕妤说。“千万句的批评抵不上自己走一趟孩子的上学路,我和她就迟到这件事做了一个约定: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班上有个别同学成绩虽然不好,但通过家访,我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周强说,1月20日自己给班里学生布置了生活作业,下午家访的时候,发现一个“后进生”就已经完成了作业,并且完成得非常好。“我和家长对他进行了表扬,并对他在学习上也提出了一些期待。孩子很高兴,似乎也更有了信心。”
一声“老师您辛苦了”,饱含深情
累并充实着,这是此次家访后老师们的共识。“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四十五中芙蓉分校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孙锐说,尤其是家长的那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让他们感到了无限温暖。
刘红说:“家长们的行为让我感动。当我找不到路时,孩子妈妈骑着电动车来到小区门口来接我。”七(4)班班主任钱勇说:“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也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其实,每一年的每一次家访,四十五中芙蓉分校都能收到雪花般的家长反馈。
家长单羽说:“家访非常有意义的。这样的沟通,让我更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状况,也便于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和解决。感谢老师的来访,有这样的老师,我们觉得很踏实。”
感谢的家长很多,许多家长纷纷表态,一定积极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更有许多家长提出了意见建议,“希望学校能继续严格管理,狠抓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希望能多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能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如果有条件,一周增设一堂礼仪课,教孩子们学会知书达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爱的人。”……
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家访
让教育充满人情味
“家访让我对班上同学的家庭情况和性格了解更加深入,让今后的教学工作更能做到‘对症下药\’。”“家访增进了师生以及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让交流不再仅限于课堂和作业,而是可以多角度地了解孩子和孩子的家庭,让教育更富有人情味。”每次家访,老师们都有新的感悟。
人们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如今,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如何让这一理念深耕沃土?也许,最辛苦、最繁琐、最“笨”的家访才是一条最踏实的方法。幸运的是,家访工作已经成为四十五中芙蓉分校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也成为了老师们联系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漫漫家访路,这里的家访教育将会温暖更多的家庭,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受益终身。温鑫 陈旺胜 晨报记者 汪红霞
新闻推荐
怀宁路西侧“市中院”站点今北移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