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把民生工作摆在和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活环境,让困难群众人人生活幸福,家家安居乐业。
一是整合资源,加强部门联动。高新区强化资源统筹、部门联动,制定了《合肥高新区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精准到户、扶贫到人”的思路,坚持“开发式”救助与“兜底式”救助并举,从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创业就业救助、住房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精准结对帮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低保兜底等10个方面,对高新区的困难群体实施全方位救助,并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民政、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相关决策部署更好地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高新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的政务大厅,设立统一的困难群众救助申请受理窗口,统一窗口标识;制定了救助流程图、工作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救助窗口在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工作外,还协助受理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工作,对申请人难以确定救助主管部门的,积极帮助办理或者转介其他管理部门办理,为解决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打造了“绿色通道”。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高新区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始终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放在优先位置,确保财政投入只增不减。2017年,区财政共配套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民生救助资金380余万元,专门用于高新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所有民生救助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四是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确保“应救尽救”。对于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农村五保及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高新区打通制度通道,综合运用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以及就业和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政策,采取政策叠加的方式,实行“应救尽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张晓君
新闻推荐
蜀山区井岗镇“十五平方”集资房昨天交房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