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在继续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的同时,合肥市的普通高中或将“就近”入学。
日前,《合肥市“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出炉,明确表示,将完善普通高中联合招生模式,逐步提高省级示范高中指标到校比例,探索普通高中划片入学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合肥也正在积极布局,优化农村乡镇优质普通高中布点,完善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布局,基本实现区域内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相对均衡。
■义务教育新建、改扩建 140所义务教育学校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幼儿园建设成了众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规划要求,加大政府统筹建设公办幼儿园,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并及时移交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用于举办公办园,合理改扩建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246所幼儿园。
家门口的幼儿园越来越多的同时,一批好的中小学也将陆续呈现。“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将整合老城区和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加快滨湖等入学矛盾突出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全市新建、改扩建140所义务教育学校,切实增加有效学位数量。
同时,完成新优质学校三年建设规划,建成121所新优质学校,继续推出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完善随迁子女“五个百分之百”政策,逐步取消定点学校。
对于幼儿园和中小学招生,规划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实施公办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相对就近入园。义务教育继续实行“就近、免试”入学,逐步取消择校。基础教育不设重点班,以均衡派位等方式分班。
■高中资源将探索普通高中划片入学模式
令人期待的是,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完善普通高中联合招生模式,逐步提高省级示范高中指标到校比例,探索普通高中划片入学模式。
面对这一政策,合肥市也正在积极布局,优化农村乡镇优质普通高中布点,完善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布局,基本实现区域内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相对均衡。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将建成合肥新四中,完成巢湖二中迁址办学,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同时,高中学校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加大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社会传播与理解,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社会环境保障。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按照“全省率先、全域共享”的思路,将在全市域范围内逐步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
■办学体制积极推进十二年免费教育管理体制
在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中,合肥将积极推进十二年免费教育管理体制,率先在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各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举办普通高中。
推进委托管理、与高校合作、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结对共建等多样化办学模式。加强各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品牌建设,推进区域品牌学校与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
今后,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也将参与办学。规划明确,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办学,完善委托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在普通高中试点建立混合所有制学校。逐步建立职业院校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与需求对接的办学模式。
如今,“午餐工程”和“放心班”这一惠民工程正在不少中小学开展起来。根据规划,合肥市将试点举办周托性质幼儿园,并试点在各类中小学设立“放心班”,推行学校午餐服务工程。
根据时间表,到2017年,城区学校实现午餐服务全覆盖,75%的农村学校能够提供午餐服务,力争到2020年农村学校实现午餐服务全覆盖。同时,丰富中小学生午间活动内容。
■大学建设“合肥学院”将建成“合肥大学”
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十三五”期间,合肥市支持合肥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成“合肥大学”。
支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把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把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全国一流”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挥其全省学前教育领军作用。
同时,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做好服务。利用在肥高校资源,建设一批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高等学校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课程改革创新拔尖人才有望实现 早期识别培养
“德育”将成为中小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接下来的五年,将开展大中小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建设合肥市德育课程资源库,编印公民教育读本系列丛书。
同时,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电子学生证(“一卡通”)信息平台,实时完整记录活动经历,实现校外教育基地全覆盖。
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绿色评价指标测试和分析工作,建立各学段的质量评价体系及教学反馈系统,构建中小学生学业绿色评价体系。
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等在肥高校优质资源,选择部分学校试点探索建立创新拔尖人才早期识别和培养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办学“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企业工作室、“校中校”合作、“订单式”联合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队伍
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建立职务(职称)晋升与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制订并出台引进与培养教育人才队伍专项规划。
并且,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教师资源调剂和临时补充机制。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探索建立教师退出安置和补偿机制。
按照学生数量核定教师编制总量,及时足额配备教师。设立“教育高端人才奖励专项资金”,每年引进1-2名教育管理专家及3-5名学科领军教师。
构建基础教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激励保障的机制,引导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任教。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耿雅雯
新闻推荐
?昨日,在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医务人员现场演示和教授徒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昨天是“国际民防日”,瑶海区铜陵路街道联合消防、卫生等部门在辖区少儿艺术学校开展民防演练活动。解琛记...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