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一项开创性事业。这就需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拿出闯关夺隘的勇气和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取得更多突破性、引领性和牵动性新成果。要把握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更加充分发挥创新的协同效应和裂变效应,以一域的领先带动全域的进步。要聚焦科技前沿发展需要,努力取得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果、原创性成果、平台成果、人才成果、产业成果、制度成果,加快打造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家科学中心,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要坚持重大设施建设和交叉前沿研究相结合,在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上求突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学科专业交叉集群、多领域技术融合的特征日益明显。合肥是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要充分发挥现有大科学装置优势,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突破一些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产业发展基础瓶颈问题,努力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
要坚持重点支撑和协同联动相结合,在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圈上求突破。共性技术研发圈连接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单元,整合集聚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等创新要素。要着眼构建高度开放、密切合作的协同创新网络,加快建设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一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一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形成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增强共性研发平台支撑和服务能力,为释放创新效益铺路架桥。
要坚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相结合,在打造经济发展源动力上求突破。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积极争当领跑者。
要积极培育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大力推广示范运用,形成一批战略性产品。要扎实推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核心项目产业化及推广运用。要加快建设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在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上求突破。科技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主攻方向,必须“两个轮子一起转”。要在科研创新领域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努力形成一批充分激活内生动力的制度性成果。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凡是市场导向明确的科研项目,一律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予以实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柔性管理,强化激励,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自由探索、专心攻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催生更多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企业,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新闻推荐
合肥全面启动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收储土地专项综合整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