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芳老人和儿媳、孙女一起。
晨报讯 近日,一位热心读者打进江淮热线,称自己被邻居一家深深感动。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老太太已经94岁,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但却是晚辈们心中的“宝贝”。儿子媳妇孝顺不说,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也是每周回来看望、帮忙换洗,从未有过一丝嫌弃……3月25日,记者找到了这户人家,亲眼见证了这个大家庭的淳朴家风。
儿媳:婆媳和睦相处42年
只要天气晴好,在合肥新慧金水岸小区,都能看到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阿姨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太太在小区内散步,在外人看来俨然一对亲母女。实际上,她们是相处了42年的婆媳。
杨家芳老人已经94岁高龄,除了听力有些退化,没其他毛病,脑子思路清晰,说话声音清楚。2014年,91岁的杨家芳遭遇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如今坐到轮椅上,要靠家人抱上抱下、推进推出。
儿媳夏志英说,婆婆34岁那年,公公生病过世,留下了未成年的三个孩子。“那时候我丈夫6岁,婆婆一个人带大三个,真不容易”。物质贫瘠的年代,农村人能把孩子养大已实属不易,哪里还谈得上读书识字。
夏志英20岁时嫁到婆家,如今已有42年。她和丈夫也有三个孩子,由于婆婆和她都没有文化,为了让孙子辈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她们咬牙坚持,鼓励孩子们发奋读书,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求学。
夏志英一边叮嘱孩子们认真学习,一边不忘提醒他们,长大后不能忘了奶奶,这些年奶奶为了这个家没吃过好的,穿过好的,省下每一分钱都给了他们。
与此同时,她也以身作则,从来不和婆婆生气,年轻时顶两句嘴也是当天和好,从来不留隔夜仇。杨家芳老人性格幽默、乐观,也从来不和晚辈计较。这42年来,婆媳二人相处得如“亲妈和亲闺女”。
儿孙:每周都回去看奶奶
每逢周六周日,杨家芳老人都特别高兴,因为孙子孙女们又要回来看她了。“他们三个都是大学生。”伸出三个手指,老人自豪地说了好几遍。当天,记者在老人家见到了她的二孙子一家和小孙女一家。
二孙子和小孙女都在合肥上班,只要周末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他们都会回来陪陪父母、看看奶奶,给奶奶从头到脚洗一遍,并将衣服床单也洗好换好。
在老人的房间里,从衣服到零食再到保暖物品,都是孩子们回来买的。就连重孙们都会主动将好吃的塞到老太太手上,从不争抢零食。即使一家人出去吃饭,他们也一定要带上奶奶,上楼、下楼,背上、背下,从来没人觉得她是个“累赘”。“有奶奶在,我们都很幸福!”
说起那场奶奶死里逃生的车祸,全家人还心有余悸。因为年事已高,医院不建议手术,转院又被拒收,最后在家人的百般求情下医院才同意接收。不过给出的答复是“保命不保腿”、“保腿不保命”,请他们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们几个半夜回来拿寿衣,一路上都在哭。”夏志英说,孙子、孙女和奶奶的感情很深,住院四十多天他们轮流守候,终于帮老人渡过了难关。
邻居:朴实的家风让人感动
“要不是他们孝顺、伺候得好,我哪里能活到94岁。”说起伢们,杨家芳滔滔不绝,她说家人“从来不嫌弃她,反而劝她要好好活着”。
邻居李克勤阿姨就是向本报反映情况的热心读者。她与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接触很多,对他们家的情况也非常了解。她说,儿媳妇夏志英虽然没上过学,但为人一点不逊色,“她勤劳善良、教子有方,是位贤妻良母。儿子邢孝和,人如其名,孝顺敬老,淳朴和善”。
她要为这个拥有优良家风的家庭点赞,但愿人长久,家风代代传。不过,对于李阿姨和其他邻里的表扬,这家人依旧觉得,孝顺自己家的老人是人之常情,他们晚辈做得还不够。晨报记者 李玲芳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国资委获悉,合肥科技银行为富煌钢构成功办理首笔买方商票保贴业务500万元,开启双方供应链金融合作新模式。这是合肥科技银行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推出的创新金融业务之一。富煌钢...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