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优先实施
结合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计划,优先实施一环内(含一环)区域、政务区万达广场周边片区、瑶海区合肥火车站片区、新站区职教城区域、经开区明珠广场及大学城等区域的慢行系统改善工程。
2018年:重点完善
开展二环内(含二环)其他区域、高新区天乐社区、滨湖新区启动区等区域的慢行系统完善工程,进一步扩大慢行系统完善区域范围。
2019年:全面覆盖
在全市其他范围内开展慢行系统完善工程,重点完善公建点和居住集中区周边的慢行系统。
记者昨日从合肥市规划局获悉, 为构建安全便捷的慢行系统,支撑合肥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改善市民出行难问题,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根据《合肥市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实施方案》,合肥将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慢行系统,打造“安全、连续、舒适、便捷”的慢行环境。
其中,今年将结合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计划,优先实施一环内(含一环)区域、政务区万达广场周边片区、瑶海区合肥火车站片区、新站区职教城区域、经开区明珠广场及大学城等区域的慢行系统改善工程。
慢行系统空间供给不足
2014年,安徽省被列入全国唯一“慢行”试点示范省,合肥在其中起到了率先和示范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合肥累计建设自行车道已超过1500公里(全市道路长度达2140.29公里),人行道面积达1254.31万平方米,其中二环内自行车道长度达到393.35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超过251公里)。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城市慢行道路尚不能满足出行者的需求,慢行交通承担出行比例(58.9%)与道路空间供给比例(37.3%)不协调;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二环内59%的人行道被停车、摊位、设施等非法占用,35.5%的非机动车道被停车占用。
根据调查,由于慢行系统存在空间供给不足,经常被占用,以及设施布局不合理、品质较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合肥市民的选择意愿,居民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在逐年下降。
3年内形成相对完善系统
根据《合肥市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实施方案》,合肥将用3年时间,重点消除现状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不连续现象,改变机动车违章占用慢行空间的状况,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慢行系统,打造“安全、连续、舒适、便捷”的慢行环境。
在步行空间改善上,将保障既有步行空间,通过抬升路缘石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在现有树池之间设置连续绿化隔离等措施,避免停车占用步行空间,保障步行空间的独立性。
在步行环境改善上,将提升绿化水平,以补植乔木绿化为主,发挥其遮蔽功能,并与座椅、自行车停车设施等街道家具结合设置,减少建筑前区机动车停车位设置,结合设施带、绿化带或建筑前区空间,合理布设街道家具,避免占用人行道或影响行人通行。重点完善座椅、遮蔽设施和公共艺术小品等。
未来骑单车将有独立车道
对于市民特别关注的共享单车骑行,方案指出,在骑行空间改善上,将增加非机动车道,并保障非机动车道独立性。
红线宽度18米及以上道路,机、非之间应设置物理隔离,采用绿化隔离或机非护栏隔离。
新建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并采用绿化隔离。同时采取与公交站点一体化设计。将非机动车道设于公交站台外侧,避免公交停靠对直行非机动车的干扰。
在慢行过街改善上,将改善平面过街条件,在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人行横道处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过街需求较大的路段设置慢行信号灯和过街斑马线,加密过街设施间距,提升安全性。并增加立体过街设施,在车流量及人行过街量均较大的交口、路段,增设过街天桥或地下过街通道等立体过街设施。 张筱丹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杨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文明办获悉,日前,经省志愿服务专家委员会评选,2017年2月份安徽省十佳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揭晓。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局环卫中心“吴保文爱心畅通小组”入选优秀组织典型。吴保文是庐阳...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