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唱腔、优雅的身段、多样的脸谱、精彩的故事、丰富的内涵……这些都是戏曲能够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戏曲走进校园,则能让这件中华艺术的瑰宝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合肥将在2018年6月前,推动“戏曲进校园”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全市大中小学实现戏曲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等全面覆盖。
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承担了弘扬传统美德、成风化人的作用。
作为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之一,合肥市于2016年启动了“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向传统文化致敬,也在更加丰富的层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修养。更加令人激动的是,合肥不仅迈开了步伐,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未来,戏曲文化将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让戏曲的精髓来丰富少年的精神世界。
起航 “戏曲进校园”向传统文化致敬
2016年11月8日,作为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之一,合肥“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正是这一天,标志着由合肥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明办精心筹划的合肥市“戏曲进校园”活动鸣锣启动。
“各种戏曲艺术百花争艳、代代相传,不仅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戏曲进校园,就是要通过戏曲这一文化载体,向下一代普及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表示。
“庐剧皇后”丁玉兰则表示,她期盼着能走进更多的学校,让庐剧之香飘进课堂,她不收一分钱,只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了解、亲近庐剧,从中能走出庐剧未来的传承人。
今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力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合肥市精心策划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正是用实际行动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
创新 让戏曲文化不再“水土不服”
对于成长于现代社会的孩子们,如何去理解根植于历史语境中的戏曲,如何让戏曲在现代社会不至于“水土不服”?
面对这个难题,合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诸如,合肥一中尝试将戏曲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整体教育之中,创新戏曲的表现形式,让戏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该校编写校本教材《黄梅映像》,举办《我眼中的黄梅戏》征文比赛和黄梅戏海报设计评选及展示活动,开展黄梅戏说、唱、演、奏等展演活动,让师生们耳目一新。目前,学校组织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子课题《黄梅戏校园传承》已结题,合肥一中更成为“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实验学校”。
“2017年,我们将促进学生戏曲实践,培养一批小戏迷,为戏曲艺术的长远发展增添越来越多的有生力量。此外,还将发挥校园广播、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交流互动、营造声势。”合肥一中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彩 “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市展开
在蜀山区,已有2所中学、8所小学、1所幼儿园率先进行试点,成立了11个戏曲社团,涉及京剧、黄梅戏、庐剧三种戏曲种类以及民族乐器等。
在经开区,南门小学海恒分校从办学之初就将戏曲引入校园,与安徽省徽京剧院成为共建单位。该校在音乐课堂中普及戏剧知识,观看戏剧表演,并邀请专业的戏曲团队进校演出。
包河区创新机制,将该项活动作为未成年人传统教育的抓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辖区内省艺术学院、歌舞剧院、徽京剧院等专业院团签订合作协议。目前,该区已有40多所学校开设了戏曲社团,师范附小三小更是在今年初把徽剧唱进了中央电视台。
合肥不仅一如既往推动“戏曲进校园”全面开花,还将致力于实现戏曲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市各大中小学每学期每班至少开设一节戏曲知识课程,各级学校少年宫要开设专门的戏曲普及与欣赏课。全市所有学校要确保所有学生每年免费观看一场优秀戏曲演出。有条件的学校还将每年安排学生进剧场观摩一场戏曲演出。
根据计划,合肥市将在2018年6月前,推动“戏曲进校园”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全市大中小学实现戏曲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等全面覆盖,营造浓厚热烈的戏曲氛围。
活动期间,合肥市将以庐剧、黄梅戏为重点,兼顾其他剧种,开展“制作一批戏曲教辅材料、开展一次戏曲知识培训与戏曲课题研究、开设一节戏曲课程、组织一次戏曲知识讲座、观看一场戏曲演出、创排推广一批优秀戏曲作品、建立一批戏曲社团组织、举办一期戏曲体验夏令营、开展一次校园戏曲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打造一档特色专栏”等“戏曲进校园十个一”工程。
晨报记者 刘淑
新闻推荐
在中国市场深耕十余年,宝马在中国取得了销量、口碑的双丰收。全新BMW1系运动轿车在传承BMW经典运动风格、卓越驾驶乐趣、先进互联科技的基础上,强化了更舒适豪华、更时尚个性的消费需求,为中国年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