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崔岗文化艺术村,调研团队感受艺术工作室氛围。
4月12日,安徽省教育厅职成处副调研员汪德金,合肥社区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孙江陵,合肥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姚健,合肥社区大学终身教育处处长姜萍等一行调研考察了庐阳蜀山包河等地的社区教育,并为今年在合肥主办的2017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遴选场地。
典型引路、整体推进
打造出一批社区教育品牌
当天,在庐阳区,他们先后参观了该区社区教育学院和崔岗文化艺术村。庐阳社区教育学院于2013年8月在四里河街道桃花园社区正式挂牌成立,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基地,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被评为“合肥市全民终身学习体验点试点单位”。
庐阳区社区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该区持续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打造了一批社区教育品牌,也收获了满满的荣誉。2016年,该区“家庭情商成长计划”荣获2016年安徽省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布谷鸟小课堂”荣获合肥市社区教育品牌,孙本全荣获合肥市优秀社区教育工作者,并诞生了三位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庐阳社区教育相关负责人还将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向省市教育领导做了简单的汇报,即将在教育学院五楼打造国学课堂和网络学习室等等,使庐阳区社区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随后,省市教育领导调研了崔岗文化艺术村。该艺术村位于国家AAAA级景区三十岗乡内。据介绍,该村已与53位艺术家签订合同,瓦房工作室、艺点空间、上水荷塘、素陶公社等36位艺术家工作室建成并对外开放,实现原住民和艺术家和谐共生,融合发展。淳朴的风情、别致的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省市教育领导表示,崔岗文化艺术村很有特色,要营造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品质,打造特色。
结合特色、多项融合
社区教育要和特色场馆联动起来
在蜀山区,省市教育领导参观了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科学院路现代农业示范园,该馆草创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第一家民办博物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精美的石刻木雕,极具文物价值的瓷器、青铜器等,这些精美的藏品展示了徽文化的繁华与魅力。
省市教育领导建议,该处博物馆可以作为社区教育的实验基地。并强调,博物馆要和居民多联动。
接着,他们参观了子木园博物馆,馆长谭丽娅亲自讲解,二战馆、石雕馆、跑马楼、家具馆。调研团一行认真听取讲解,并对馆内的古建筑——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非常感兴趣,在仔细观赏展品后,对馆内精美、丰富的藏品表示赞赏。据了解,该馆一直坚持对外免费开放,居民在开放时间免费参观,得到了调研人员肯定。
接着,他们来到刘园,刘园坐落于安徽合肥蜀山开发区,参观了中国秘籍养生博物馆、徽厨博物馆、百草园、戏台、书画院、弟子规教室等。对其特色,调研人员也进行了肯定,建议多做融合工作,让社区教育与特色活动结合起来。
坚持不懈、示范引领
争取磨砺出更多品牌活动
在包河区,省市教育领导调研了会展中心和宾馆,了解其容量,以及舞台如何设置等可能性。随后,他们考察了常青街道。据了解,常青街道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作为社区教育的工作理念,以让社区居民“有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教育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政府领导、社区自主、社会共建、家庭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2015年,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书香常青·快乐阅读” 社区教育活动连续两年荣获合肥市优秀社区教育活动品牌, 2016年又荣获全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同时入选2016年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常青街道围绕新市民教育打造了“齐学共享 身心齐臻”社区教育活动品牌,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欢迎,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活动反响。
当天,调研人员参观了常青街道淝南家园社区。该社区学习学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不仅包含了老年活动中心、街道健康教育实践基地、老年学校、科普馆、图书馆、快乐学堂、妈妈课堂,还搭建了市民课堂等学习平台。学习中心教学课堂内,配备了投影仪、电脑、音箱、双方磁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还配备了专、兼职社区教育工作人员,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
现代化的一流设施,富有建设性的构建,都受到了调研人员称赞。省市教育领导强调,常青街道淝南家园社区打造现代化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很有成效,一定要坚持不懈,争取磨砺出更多品牌活动。
晨报记者 汪红霞 陈旺胜 文/摄
新闻推荐
合肥市暨蜀山区启动“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参与“光盘”还能拿奖品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