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社会信用体系,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硬支持”,又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8月7日,在合肥市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上,市长凌云要求,全市至少要在40个领域建立守信联合激励或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今后,一个人最大的破产,就是信用破产;今后,一个城市最大的红利,就是信用红利。”凌云在会上强调,在加快提升城市建设硬件水平的同时,合肥要更加注重城市软环境建设,努力打造靓丽的信用名片。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仅仅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则通过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奖惩大格局,将有效提高社会公共生活的透明度,大大降低社会交往风险和成本,减少社会矛盾、摩擦和冲突,为促进社会良性运转奠定基础。
诚实守信,对个人而言是循循善诱,对城市来说则是制度化。对此,凌云提出要求,要建立健全市级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对信用信息的采集、记录、建档、整合、共享、公布和使用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在“红黑名单”建设应用上,各级各部门则应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领域的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对于有多条违法失信记录,在多个领域“黑名单”榜上有名的企业和个人,要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今年,合肥还将在全市至少40个领域建立守信联合激励或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就像一场开卷考试。考试题目告诉你了,标准答案也告诉你了,就看你怎么去做!”凌云在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查缺补漏、聚焦问题、精准发力,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对于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案例报送、“七天双公示”等重点工作,要按月通报进展。同时,要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估机制,对照要求,查找问题,补缺补差。对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中,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将要通报批评,直至严肃问责。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罗敏)
新闻推荐
8月5日上午,由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计生委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安徽省暨合肥市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专场活动在省体育馆举行,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从门诊看...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