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有了文化馆,群众生活好精彩!”“若没有政府的棚户区改造,就没有我现在的美好生活。”“农村不比城里差,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实施让村庄沉睡的资源苏醒!”……登录合肥市财政局网站点击进入民生工程板块,一篇篇由群众讲述的关于民生的文章读来令人欣喜,令人感动。
这些文章视角不同、领域不同,可汇聚在一起,却全面真实地呈现出2017年合肥市民生工作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即将过去的一年,合肥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精准民生”,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幸福城市建设脚步铿锵。
实施40项工程,预计投入资金超110亿元
市民刁飞住在瑶海区水岸花园小区,女儿今年3岁。12月25日下午,他带着女儿来到瑶海区大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接种疫苗。提起现在的卫生服务中心,刁飞说,“以前的卫生服务中心场地太小,带着女儿去打疫苗要排很长的队。现在这里很宽敞,设计有儿童游乐场,感觉特别温馨。”
刁飞说出了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万名服务对象的心声。因为拆迁,2015年起,瑶海区大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到了临时场所。“临时办公地点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很多医疗服务无法开展,附近居民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就医。”瑶海区大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孟林回忆说。
变化源自卫生民生工程的实施。“政府投入580万元,选址、装修,购买医疗设备。今年7月,我们搬进了新址,现在的办公场所建筑面积达7800平方米,功能齐全。”孟林介绍,中心与市二院结成医联体,居民小病首诊在社区、大病转诊到医院、康复保健回社区。中心还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守护居民健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今年以来,合肥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宗旨,投入真金白银,实施系列民生工程,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至11月底,全市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学生数701918人次,已拨付学校53690.7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合农民达到406.97万人,补偿人次620.85万人,实际补偿资金17.18亿元;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完成47677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工项目760个,完工率100%;免费开放160个公共文化场馆的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健康脱贫兜底“351”工程完成贫困人口在省内医疗机构发生的限额内门诊费用、住院(含特殊慢性病门诊)合规费用兜底保障1768.6万元……
“合肥市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前列,民生工程已经成为群众广泛参与和拥护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幸福合肥的有力抓手。”市民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共实施省市民生工程40项,预计投入资金超110亿元;预计全年全市财政支出超八成落在民生领域。
依托大数据,提高服务质量效率
岁末年初,全市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帮扶救助、送温暖等活动。帮扶救助资金如何精准落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
“今年,我们开发了民生工程‘精准救助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庐阳区民政局救助中心主任杜薇如是说。
该系统统筹民政、人社、卫计、残联等14个民生工程联席单位的29项民生工程救助项目数据资源,基本实现各项民生工程救助制度之间的协调与衔接。目前,这一平台已收录救助信息5万多条。“救助对象的所有历史救助信息我们都能看到,可以为帮扶工作提供参考。”杜薇介绍,社区工作人员还可以在手机中安装该平台的APP软件,通过手机软件帮助行动不便的申请人代为申请民生工程各类各项救助,跟踪、跟进办理过程,让数据多“走路”,让困难群众少跑腿。
“今年,合肥市广泛建立民生工程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分类、统计、监管、纠错、智能显示,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市民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庐阳区外,包河区借力“互联网+”技术,启动了“民生工程数据大平台管理和分析”系统;蜀山区依托“云计算”技术,启动了民生工程网格化管理云平台系统,并同步推出云平台系统的手机APP客户端。
目前,合肥市初步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可看、可查、可管的精细化民生工程监督网。相比以前,合肥市民生工作更加智慧、精准。
坚持民定民享,把钱花在刀刃上
民生改善连着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12月20日,市社情民意座谈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政协委员汇聚一堂,围绕“精准民生”主题,积极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全市各县(市)区坚持民生工程民定民享,广泛开展社情民意调查。
“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实施,把钱花在刀刃上。自2012年起,合肥市连续开展市级民生工程项目社会公开征集,通过政府公开信、媒体公告、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民生项目建设意见建议累计超过13万条。”市民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将继续在民定民享的前提下,集中精力确保省定民生工程,精挑细选2018年市级项目作为有益补充。结合公共财政改革,在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调整市级项目,鼓励县(市)区因地制宜实施民生工程。
·本报记者 华新红·
新闻推荐
读书能明智做人,读书能修身养性。我除了读过一般意义上的文字书,还有就是父母教给我的两本书。父亲的书,叫勤劳。我从没有在任何一篇文章中写到他什么,今天就破个例吧。他当过兵,走的那天是春日,戴着大...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