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合肥市公安局日前为45名流浪乞讨人员采集指纹、拍照、办理落户手续。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是合肥市救助管理站近几年先后接收的,他们滞留在站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最长的已达9年。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拥有户籍的合肥市民,可以享受医保等各种市民待遇。(12月26日央广网)
为流浪乞讨人员集中办理落户手续,合肥此举自然堪称“冬日里的一股暖流”,彰显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情怀。对弱势群体的态度,考量着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帮助和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让他们有饱饭吃、有热汤喝、有暖衣穿,是相关部门的重要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也要看到,一些流浪乞讨人员仅仅获得一定的帮助和救助,其实还不够。比如,合肥那45名流浪乞讨人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不能说清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也无法取得合法身份,因而不能办理保险,享受救助、医疗、生活费用等社会福利,其中一些残疾人甚至无法办理残疾证。不能不说,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并没有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且,一些救助站、福利机构也面临资金紧缺,负担沉重,这样的情况下,流浪乞讨人员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呵护。
可见,将事实上等同于“黑户”的流浪乞讨人员纳为“新市民”,彰显了政策善意,值得其他地方效仿。当然,也应努力做好查询甄别,防止纳为“新市民”的流浪乞讨人员具有“双重户口”,也要防止一些人钻政策的空子。最理想状态是,流浪乞讨人员享受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福利,最好不以户籍为壁垒。如一些网友所建议: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打造一个全面的“兜底网”,让所有流浪乞讨人员的权利,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新闻推荐
210万次“呼死你”城市“牛皮癣”减少省城“脸面”变亮丽,映射文明水平提升
省城“脸面”变亮丽,映射文明水平提升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