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自1月2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今年首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这也是入冬以来我国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降雪过程。据报道,4日上午9时许,合肥望江路卫岗公交站及其以西多个公交站被雪压倒,致使多人受伤。有消息称1人已死亡。(1月4日《新安晚报》)
这轮雨雪天气,不同地方的人感受不同。在西北某地,久旱的人们盼望着大雪降临,甚至采取了人工增雪措施。而在合肥,却似乎迎来一场灾祸。这场雪带来了伤痛。
来袭的这场雪确实不小,但安徽气象台对此并非没有预报。可惜,不断加码的预警,并没有阻止多个公交站坍塌。合肥坍塌的站台多为BRT公交站。一般来说,相比于普通站台,BRT公交站对施工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安全系数也应该更高。然而这一次,出问题最多的恰恰是本应更安全的BRT公交站,这显然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而且,报道显示,其中有的公交站台才刚刚建成一年,有的还不足半年。如此新的公交站,大雪一压就塌,到底原因何在?其材料是否合格、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是否规范,还需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给公众一个详细而有说服力的答案。
人们想知道,合肥这些公交站在设计时,是否考虑过“雪荷载”这个因素?这是一种建筑学术语。在建筑设计上,我国对房顶的雪荷载有规定,按说,像公交站这样的公共设施,也应该考虑雪荷载。虽说大雪暴雪天气经常出现在北方,但从网上查询可知,2012年以及更早时候,合肥就曾下过暴雪。
公交站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设施,其设计、施工、材料是否合格,日常检修维护是否到位,直接关乎公共安全。从这个角度来说,“公交站被雪压塌”是对合肥城市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的一次考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事故?还有多少公共设施经不起暴雪考验?希望此次事故,能让合肥对所有公交站的安全性进行全面“体检”。也希望其他城市能吸取教训,莫让类似的悲剧重演。
新闻推荐
听一听合肥的“单王”怎么讲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