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合肥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悟空探秘、墨子传信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合肥科技创新不断塑造新品牌;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贯通,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成功落户,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入列国家人工智能四大平台,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批组建,离子医学中心、安徽创新馆等建设积极推进……合肥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跨越;
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康宁玻璃基板等项目竣工投产,站上了显示产业全球制高点。晶合12英寸晶圆一期成功量产,在驱动芯片领域提升了国产化率,实现了“合肥芯”“合肥造”……合肥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今天,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的科技创新舞台上,合肥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抢眼”角色。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编制滨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等重大规划……合肥,正不断汇聚各方科技智力,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抢占制高点 创新发展开足马力
去年8月,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宣布,“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这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去年12月,合肥京东方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提前投产,这是全球目前最高世代线。业内人士预测,在10.5代线的引领下,2018年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将由55英寸为首的大尺寸市场逐步转向以65/75英寸为主的超大尺寸市场……合肥屡屡在一些“国字号”重大科研项目担当重要角色,取得突破。
一旦占据制高点,各类资源要素便会纷至沓来,形成产业的力量。
就在京东方10.5代线投产前一天,全球最大半导体玻璃基板供应商美国康宁公司宣布,总投资15亿美元的康宁合肥10.5代玻璃基板制造工厂协议正式签署。同时,合肥10.5代线还将同步配套规划,并引进相关企业建设上下游完整产品、产业链,最终形成超千亿级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以“先行一步”为特色的“组合拳”作用不断发挥。去年,合肥市以“三重一创”建设为统领,新型显示、机器人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加快建设,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领跑全省,首批4个市级基地认定挂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齐聚创新要素 创新发展潜力无限
拥有一批创新平台,并不遗余力打造新的创新平台,是合肥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合肥市不断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清华启迪科学城、合肥北航科学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等合作项目正加快推进。中科大先研院全面启动建设微电子与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信息网络4个产业共性研发平台,建设联合实验室等平台47家。清华大学公共安全院“巨灾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已示范运行。合工大智能院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
从2009年8月开始,陆续有8个哈佛博士后来到合肥科学岛,组成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生命科学部核心科研团队,并按个人学科优势形成完整学术链,构建科研矩阵。一时间,“哈佛八剑客”追梦科学岛传为佳话。之所以选择合肥,用“八剑客”之一刘青松的话就是,“合肥一直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科技创新,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去年6月出台人才新政“20条”,加强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肥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市天使投资基金规模扩大到4.94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400余人。新建院士工作站15家、总数达47家,在肥服务的“两院”院士总数达108名。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已达111个。
企业,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主体。去年,合肥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户,总数突破1600户,平均每天就有一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合肥市还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库,完善梯队培育机制,扎实开展“四送一服”,部署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28个项目入选省科技重大专项。同时,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2个,不断强化项目引领、平台支撑和人才集聚。
此外,合肥市还广泛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加快“项目-人才-基地”建设,推进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中德(合肥)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2个。
·本报记者 赵俊松·
新闻推荐
年度教育个人风采奖1.年度教育行业风云人物(14人,排名不分先后)新东方合肥学校校长王玮学大教育安徽分公司总经理林杰合肥林旭幼教集团董事长李林合肥翰林培训学校总校长李殿国合肥万思教育集团总校...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