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新闻发布会。值得一提的是,这薄薄的8页新闻发布稿中,多次提到了合肥的创新元素和创新成果。
据介绍,五年来,安徽省充分发挥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快速提升,相继获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安徽在全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五年来,安徽省在热核聚变、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进入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阶段。安徽省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墨子”“悟空”和“天宫”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全面开通、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世界首次实现百秒量级稳态高约束模运3项成果,入选2017年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通信入选2017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合肥稳态强磁场装置实现40万高斯稳态强磁场。
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下,安徽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孕育。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产业创新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科大讯飞研制出世界首款多语种实时翻译机,中电科38所研发出我国首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江淮汽车继特斯拉之后攻克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技术;京东方世界首条液晶显示10.5代线实现量产。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争创并全面启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把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作为全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全力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启动建设,先进光源、大气光学、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预研工作开展。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入列首批国家研究中心,科大讯飞入列国家人工智能四大平台、获批建设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发展。
这五年,安徽省加快构建以合芜蚌为龙头,创新型城市为载体,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等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深入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2017年合肥、芜湖、蚌埠高新区综合排名分别居全国第6位、46位和48位,较2012年前进6位、17位和235位。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同步推进,合肥市顺利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评估验收。
“创新已成为安徽最为靓丽的特色名片,也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潜力。”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后,安徽科技创新工作将充分发挥国家创新战略平台叠加的效应,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统筹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努力在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创新、推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优化创新发展制度和环境方面迈出新步伐,加快构建高效率区域创新体系,促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战略支撑。
(记者 许超众 见习记者 代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26日起,深圳航空公司新开深圳—合肥—大同航线,机票价格最低100元起。这是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首次有飞往大同的航班。合肥—大同ZH9887航班起飞时间9:40,到达时间11:40;大同—合肥ZH9888航班起...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