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凌晨2时28分,我国首颗高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五号成功发射。卫星上搭载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的三台载荷将长期在轨运行,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空间信息服务,提升我国大气遥感监测定量化和精细化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高光谱分辨遥感卫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个载荷从空中“看”地球
目前卫星大气环境监测有效载荷已成为全球或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的非常有效的手段,而我国在轨运行的光学遥感卫星由于光谱分辨率的限制,目前还无法获得大气痕量成分信息。因此,急需发展基于高光谱分辨率的星载大气痕量成分监测有效载荷和反演技术的研究。
高分五号卫星也称高光谱卫星是高分系列里面唯一一颗以大气污染探测为主要目的的卫星,记者了解到,科学岛安光所一共承担了三个研究载荷,分别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它们不仅是对地球简单的“拍照”,更是针对地球大气层敏感成分要素进行全球快速精确的信息获取,从而实现对大气主要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等的综合探测。
在轨飞行1天即可获得全球数据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是国内第一台用于大气痕量气体(大气中含量较少的气体,是环境污染程度的标志物)探测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用于定量监测我国上空及全球空气质量变化以及污染气体的分布输运过程,分析人类活动排放和自然排放过程对大气组成成分、空气质量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光谱分辨率高、光谱范围宽、可在轨定标,可实现多种痕量气体的定性定量测量,最终服务于建立我国区域和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监测和预警技术体系。
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能获取周期性高光谱探测数据,定量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通过获取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的高精度吸收光谱信息,反演大尺度范围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数据。可实现大范围扫描观测、定点观测、海洋耀斑观测、星上定标等多种工作模式。
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能实现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光学及微物理参数探测,为全球气候变迁研究及对地观测高精度大气辐射校正提供有效数据,同时实现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监测的功能。该载荷具有高精度、多光谱、多角度、偏振特性的专用气溶胶探测能力,其空间分辨率优于国际同类型卫星载荷。
据悉,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两台载荷,分别拥有114°和120°宽幅成像视场,在轨飞行1天即可获得全球数据。
今后,三台载荷将在高分五号卫星上同步运行,以满足我国环境保护、监测、监管、应急、评价、规划等多方面的需求,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及相互间关系研究的需求。此外,三台载荷优良的性能,也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水平。
齐琼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杨赛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8日晚,合肥大剧院“蝴蝶”翩翩起舞。由著名导演赖声川担纲艺术总监、音乐总监的原创音乐剧《恋恋香格里拉》在此上演,观众沉醉于如梦如幻的绚烂场景和简单却感人的音乐氛围。作为市委宣传...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