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5月9日凌晨2时28分,我国首颗高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五号成功发射。卫星上搭载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的三台载荷将长期在轨运行,不仅可以为地球拍照,还能分析大气层,这也标志着我国高光谱分辨遥感卫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台主要载荷分别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安徽光机所相关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三台载荷不仅是对地球简单的“拍照”,更是针对地球大气层敏感成分要素进行全球快速精确的信息获取,从而实现对大气主要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等的综合探测。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是国内第一台用于大气痕量气体探测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大气痕量气体指的是大气中含量较少的气体,是环境污染程度的标志物。”上述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这台光谱仪用于定量监测我国上空及全球空气质量变化以及污染气体的分布输运过程,分析人类活动排放和自然排放过程对大气组成成分、空气质量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光谱分辨率高、光谱范围宽、可在轨定标,可实现多种痕量气体的定性定量测量,最终服务于建立我国区域和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监测和预警技术体系。 三台载荷具有高精度、多光谱、多角度、偏振特性的专用气溶胶探测能力,其空间分辨率优于国际同类型卫星载荷。乘着卫星上天,这三台载荷的工作效率如何?记者了解到,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两台载荷,分别拥有114°和120°宽幅成像视场,在轨飞行1天即可获得全球数据。 未来,三台载荷将在高分五号卫星上同步运行,以满足我国环境保护、监测、监管、应急、评价、规划等多方面的需求,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及相互间关系研究的需求。 晨报记者 于巧妮 通讯员 齐琼 新闻推荐 公安运管联合行动净化新桥机场周边秩序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