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标引进新服务商,给辖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选择;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特护区”,统筹推进医养融合发展……近年来,合肥市高新区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政府购买服务“三类”老人受益
为了满足老人就餐需求,高新区在蜀麓中心设立配餐点。每天就餐的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有15人,其中有几位既是低保又是空巢老人,李延楼和李泽余就是其中两位。两位老人今年都已经七十多岁了,李延楼老人腿部有残疾,再加上没有子女照顾,吃饭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自从两位老人享受了政府的居家养老服务后,每天中午都可以来就餐点就餐,平时还有服务人员给老人送馒头和进行家政服务。
据统计,2017年3月,合肥高新区通过公开招标,引进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务中心,为辖区423位“三类”(其中7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250人、7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51人、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122人)老人提供送餐、家政、助医、助浴等六大类29个养老服务项目,年服务金额约300万元。2017年11月,该区再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新服务商,给辖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选择,弥补了居家养老服务送餐单一、服务商不可选、老人不能自由点餐、饭菜不易保温的局限。
养老服务“特护区”统筹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自2012年起至今,合肥市高新区先后在城市社区打造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公益创投、公益招标等形式,引进养老类社会组织对站点实施运行,培育了养老服务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高新区没有止步于已经取得的养老事业的成就。2017年,合肥市高新区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在辖区城西桥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特护区”,委托“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
城西桥养老服务中心是高新区唯一一家敬老院,现居住59名老人,其中五保老人51名,城市“三无”人员8名。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老人,特护区配备了专业的医疗队伍(一名专业的医生和一名护士)、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器材(心电图机、血糖测定仪、雾化器、氧气瓶、呼吸器)等。平时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或是急性疾病都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处理,不需要送去住院,同时老人可以不定时地去特护区进行血压、血糖的检测,向医生询问自身的健康状况。
此外,该养老中心联合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对养老中心的每位老人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及时发现老人潜在的疾病,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生,为老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赵玉立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网红”餐饮店、老牌餐饮店纷纷主动整改升级;火锅店把油烟治理纳入后堂管理制度;步行街周边十八条巷道内流动摊点全部被取缔……自2017年合肥市餐饮业油烟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以来,在城管部门的有力推...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