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十年磨一剑,卫星亮“金睛” 揭秘高分五号卫星科学岛载荷背后的故事

来源:市场星报 2018-05-11 01:05   https://www.yybnet.net/

5月9日凌晨2时28分,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但卫星载荷研制团队的科研人员们并没有“松一口气”。昨日刚从太原发射中心赶回的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高分五号卫星大气探测载荷总指挥、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国告诉记者们:“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了,但我们院研制的三台有效载荷还需在卫星平台上在轨测试一段时间后,才能成功发回相关数据。”

科学岛载荷太空“首秀”

“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的载荷工作内容并不少,载荷开机之后,卫星内部液体的挥发是否影响光学镜头……都需要开机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需要时间来验证”,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的主任设计师熊伟介绍,现在团队还有部分人员留在发射中心等待数据后期的接收和测试。

回传的数据主要用途是什么?总指挥刘建国解释:“目前,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党的十九大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奋斗目标。但长期以来,全球或区域大气环境监测多依靠欧美的技术和数据,此次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我国将首次自行同步进行高光谱分辨率的星载大气痕量成分监测、温室气体监测、颗粒物污染监测,卫星数据产品不再受制于人。回传的数据将直接提供给生态环境部,用于辅助后期的环境治理。”

十年磨一剑,卫星亮“金睛”

“从2008年载荷项目预研起算,我们的卫星载荷研究团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熊伟回忆。2011年,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正式承接首个航天载荷研制任务——为航天八院承担的高分五号卫星研制三台用于大气环境探测的有效载荷。

这是一条需要不断反复试验、完善、提升的研发之路,负责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结构设计的裘桢炜感慨地说,那时候就为了在一个热管上面打洞,他就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而担任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结构设计的孙亮介绍,为了达到航天质量归零管理的要求,三台卫星载荷都有着自己的质量检测师,他们不断地给自己的设计产品“挑刺”,以达到最后验收要求……十年时间,仅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就更新升级了五次。目前,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三台卫星载荷的成功运行将是我国大气环境探测领域又一次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高光谱分辨遥感卫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闻推荐

科大新成果可转化二氧化碳

本报讯5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转化为甲醇等清洁液体燃料。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故事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纳...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十年磨一剑,卫星亮“金睛” 揭秘高分五号卫星科学岛载荷背后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