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病患
护士查看患者情况
仔细查看患者输液情况
市三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像是战场的前线,这里的护士就是先锋部队,必须反应迅速,分秒必争,用最快的速度抢救,让命悬一线的患者转危为安。
市三医院急诊科日均急诊量200人次左右,最高400人次左右,其中危重患者占35%,120出诊量日均8—15次。对22人的护理团队来说,这就是她们的工作日常。
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近了这个护理团队。与死神赛跑,她们有担当。
■张瀚文记者刘晓东/文陈冬冬/图
荣誉褒奖团队拿奖拿到手软
走近由首届“十佳绵州健康卫士”沈雪梅领衔的护理团队,虽没有热播剧《急诊科医生》里那样高端阔气的环境、免费的营养餐、浪漫的生活,但要说到惊心动魄、惊险危急、触目惊心,绝不亚于电视剧。在这里,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在这里,有的是强大的抗干扰能力、顽强的体能、超级的忍耐、清晰的思路、精准的判断、默契完美的医护配合……
从医24年的护士长沈雪梅看上去有些柔弱,但一到岗位就精力充沛,精神焕发。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带着团队从合肥载誉归来。
4月22日,全国近200支队伍,无数名牌大医院、医学院展开角逐。比赛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最终,市三医院急诊科参赛项目“救生圈”脱颖而出,被评为首届医院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
而在几天前的4月18日,她的护理团队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护理学会急诊专委会首次急救技能比赛时,护士黄学敏获单项动脉血气采集技术二等奖,以护士李为任主手的心肺复苏团队获团队二等奖。
闲暇时间狂练操作技能,每年参加的各种比赛,拿奖已拿到手软。说起她的护理团队,沈雪梅无不自豪:她们都很优秀,不仅专业突出而且多才多艺。“比如,获奖的90后黄学敏,就是小可爱;比如年龄最小的男护士汪宏科,就有多次的舞台经验,他不仅技能出众,还是颜值担当。”
动脉血气采集她最快一分钟完成
小可爱黄学敏今年25岁,4年前进入急诊科,一米六的个头,笑起来很是可爱。她最出众的技能就是动脉血气采集技术,今年她参加省、市级比赛,都获得了二等奖。
在3月参加市里的比赛时,就在比赛前才知道自己怀孕了,但她仍然坚持参加完比赛,并斩获个人二等奖。当随后接到省里比赛的通知时,她有些犹豫,但后来还是决定参加比赛:“我没问题,我的宝宝也一定没问题!”
一周的训练,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真人模特模拟,包扎止血——固定——转运,她坚持了下来,就在比赛前一天,她还感冒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她依旧获得了省上的第二名。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黄学敏刚完成一例动脉血气采集。被采集人是一名吸毒男子,手上的静脉基本上看不到,一摸手,也是冰冷的。这名男子在她采集时还说,别人都抽不出来,“你也肯定抽不出来。”结果,只用了不到3分钟,黄学敏就采集成功。
“静脉是可以看到的,而动脉是靠摸搏动。”黄学敏说,动脉血气采集完全是靠感觉和经验,操作要求在7分钟内完成,她可以做到最快1分钟。
使命驱使她挽救了两个年轻的生命
车祸、跌倒、腹痛、跳河、中毒……李和联今年26岁,善良、热情、开朗,她2015年进入急诊科后经常出诊,这是她遇到最多的情况。很多时候,她会把工作状态发到朋友圈。
“一个寒冷的冬夜,一群平凡的人,用智慧和坚持为两个家庭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1月12日凌晨,她处理完病人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在持续两个小时的搜索后,她们最终成功救治了两个一氧化碳中毒的年轻人。
就在前一天晚上的10点30分,气温零度上下,一男子拨打120求助,她的女朋友中毒昏迷了,他会把女朋友抱到游仙区五里堆广场等待救护车。当李和联带着急救设备和医生赶到现场后,却没有发现求助人。她继续拨打求助人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广场周围的人也不知情。“我们在四周找了一圈,还是没发现人。”李和联说,她怀疑这对男女很可能都昏倒在屋内,情况紧急,于是联系警方协助找人。方圆两公里内,一群人挨家挨户敲门搜寻,两个小时后,终于在一处较偏僻的出租屋里找到了因中毒昏倒在床上的这对男女,幸亏发现及时,经过急救,两人都转危为安。
“她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沈雪梅说,急诊护士要求各个专科的技能都要掌握,夜班多、工作量大、风险大,但大家从无怨言。当一个个患者转危为安,她们总是格外兴奋。“她们总说,职业使命驱使、不图感谢,不图回报,能让自己心中常留感动,那就足够了。”
新闻推荐
5月7日下午,合肥38中和平校区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该校特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把嶙教授作“tobeornottobe”走进莎士比亚专题讲座。该校部分八年级学生和英语、语文老师共同聆听了此次双语讲座。...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