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如今,有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是儿童安全座椅的配备情况,却不容乐观。买了不安装,安装不使用,手抱孩子坐车成为最常见的家庭出行选择。与此同时,各地在抽检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上海市工商局4月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通过对35个品牌60个批次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抽检发现,17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28.3%。
据业内粗略估算,中国一二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仅在10%左右,农村的普及率更是远低于城市。通过一些媒体采访,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父母对儿童安全座椅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认为“平时出门少,家里人抱着坐车就好了,问题应该不大”,有的则称“孩子不喜欢,每次坐都闹。”要是谁家在车上给孩子装了安全座椅,反倒成了“奇闻”,有时甚至被不理解的亲朋、邻居讥讽为“乱花钱”“华而不实”。
事实上,儿童座椅对于保护孩子的乘车安全非常重要,绝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备选项”,而应成为家庭开车出行的“必选项”。科学研究显示,在车辆发生撞击事故时,儿童将承受大于自身体重多倍的力,“0至4岁的孩子,使用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受伤害的风险会降低50%至80%,5至9岁的孩子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受伤几率降低52%。”我们当然希望每一次家庭出行都是开心出门、平安归来,但也要为路上可能发生的哪怕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意外,做好防护措施,对大人而言是系好安全带,对小孩子而言则是坐上安全座椅。
近年来,在鼓励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问题上,上海、杭州、深圳、合肥等城市均走在了国内前列。深圳市于2015年出台的规定,甚至超越了“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通用表述,加上了“未使用即是违规”的“罚则”,“四周岁以下儿童乘坐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未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儿童安全座椅”的情况,处300元罚款。可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即便车主可能“吃罚单”,儿童安全座椅的“上座率”依然不高,直到今天,深圳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仍能抓到不少与之相关的交通违规行为。
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使用率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整个座椅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让消费者不愿买、不敢买,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尽管早在四年前,我国就对儿童安全座椅实行了强制3C认证,凡是未获认证的产品均不能出厂、销售、使用;但是线上线下的店铺里,“漏网之鱼”比比皆是,山寨、低劣产品随处可见。此外,座椅售价从五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价格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万一买个问题产品回去,非但起不到保护孩子的作用,没准还会有释放甲醛之类的“负作用”,这恐怕是父母们难以接受的。与其指望商家们“良心”发现、依赖市场的自我“净化”,倒不如由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及时“亮剑”,铲除假冒伪劣产品生存的土壤。
早就有专家呼吁,我国应尽快出台政策,“强制推广儿童座椅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或可在具体的条文中,“结合年龄、身高、体重,规范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除了要求家庭轿车为孩子安装安全座椅外,还有些人大代表提出了出租车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的建议。如果这些建议能够被采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落实,相信在未来,儿童出行安全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事实上,儿童座椅对于保护孩子的乘车安全非常重要,绝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备选项”,而应成为家庭开车出行的“必选项”。
新闻推荐
繁华大道作为合肥主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在这条道路上穿行不息的车辆数以万计,这里的盒饭摊点不仅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