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颜开接过聘书
○协调车辆分流
对于83岁的宋桂兰来说,5月28日是个高兴的日子,下午,她和姜应芬、陈思祥等10位退休居民,领到了戴安桥社区为他们颁发的“小巷管家”聘书,乐得喜笑颜开:“这下名正言顺了,我们管闲事就有底气啦!”
上岗就接新任务
5月24日得到上岗通知,5月26日,“小巷管家”们就接到新任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老旧小街巷改造,按照规划,滁州路小学门前道路需要铺设沥青,可是,平日里车子来来往往,一直没有合适时机施行。“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你们就放心吧。”没有什么豪言壮语,队长张桂月将10位“管家”分成3组,从25日早晨6点到26日夜间12点,一刻不停轮流看守。
车辆引导、分流问题刚解决,这边1号楼的下水道又漫了,脏水不停地往外流。接到电话,不当班的“管家”也迅速赶来,十个人拖把、水盆齐上阵,终于将路面清理干净,保证了施工进度。望着一身污物、满头大汗的大爷大妈们,施工单位感动万分:“我们一定要给你们送一面锦旗!”
衣服一穿有活力
周围人赞扬、敬佩,“管家”们很开心,但是,在他们心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退休后能继续发挥余热,大爷大妈们说,这样的生活充实有意义。更让“管家”们高兴的是,街道为他们配发了统一服装,“这衣服一穿,就觉得自己还年轻,充满了活力!”
“过去80岁可能连路都走不动了,你看看我现在,精神多好!” 80岁的姜应芬每天早晨5点起床,早锻炼路上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虽然排了班次,但对于“管家”们来说,根本不存在上下班时间,“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是他们共同的理念。
“现在小街巷干净整洁多了。”年近八旬的陈思祥笑着说。上岗才一个星期左右,脏乱差现象就得到改善,老人的心里充满自豪。过去担任楼组长只管一栋楼,现在负责好几条小街巷,陈思祥开玩笑地说,自己的权力变大了。
义务奉献热情高
每天早晨8点半集合,将交接单交给下一个班次的人,说明前一天的情况……没有任何报酬,还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大爷大妈们却热情高涨:“能尽义务、做贡献,就说明我们还不算太老。”
杨和英被电动车撞伤了腿,“家门口转转也不能脱岗”;当年自己掏钱为巡逻队搭的铁皮棚,如今影响市容,宋桂兰二话不说带头拆;沈永耕退休前做过安保工作,遇事总是冲上前;5月29日,老人们不顾天气闷热,来到废弃的老火车站的站台,劝说流浪汉回家或者去救助站……
“老人们的精神实在是让人感动。”社区工作人员话音未落,接到通知,有件市长热线督办的事情需要解决,宋桂兰、姜应芬、张桂月立刻起身:“走!去看看!”
阮仁英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新闻推荐
军企退休老人卫爱保仍坚守军人本色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