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屈指算来,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回乡下去看望生活在那里的爷爷奶奶了!于是,假期里的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又像往常一样踏上了回乡的旅程。走在平坦的乡间公路上,迎面感受着清新的、散发着泥土味的乡村气息,我的心里涌动着一股说不出的快乐。
一幢崭新的教学楼伫立在公路旁,不时从里面飞出一群叽叽喳喳的“红领巾”。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公路两旁此起彼伏的绿浪,整个乡村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欢快气氛中。
我和爸爸走在宽敞的大路上,心中感受着城乡变化与发展日新月异的喜悦,回家的路也变得越来越近了。呼啸的汽车、丁零的自行车声不时擦身而过,田里耕作的农民伯伯、婶婶也挑着担、挎着篮满载而归呢。大路上欢声不断,笑语不断。
“记得我上小学时,这条路可不是现在这般模样。那时,家乡还不富裕,只有这一条唯一的通向城里的路。泥路上铺着薄薄一层的石渣子,日子一长,就显山露水,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汽车带起的黄泥污浆溅得路两旁躲闪不及的行人满身疮痍,苦不堪言。特别是我们这群小学生更是深受其苦。每每弄脏了衣服,回家还要遭受家人的责骂。”爸爸微笑着,伸手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接着对我说,“冬天,要是遇上下雪天,我们就干脆不去上学了。这时,我总是坐在奶奶膝头,一边看着她或是纳鞋底,或是用零碎的布头‘糊锅巴’,一边听她不停地絮絮叨叨着:‘我们那会哪有石子路呀,下雨天,还不就是赤脚踩烂泥嘛,哪像你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听着爸爸的话,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脚下路的变迁图:泥泞的泥土路、坑洼的石子路、光滑平整的柏油马路——“要想富,先修路”,看来,这句俗语说得真是没错啊!我深深感受到,路宽了,家乡人的手头也宽裕了;路平了,车子和人也多了。这不,连小学生也骑车上学了。村里人上街不是坐车,就是打的。有的家里还添置了私家车,甚至买回了卡车搞起了运输。这不都得感谢这条路吗?
前不久,奶奶打来电话说,听说乡里又拨了款,要把这条柏油路拓宽,铺成水泥路呢!“家乡的路越变越宽了,我们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越变越好了。”电话那头,传来爷爷奶奶一阵爽朗的笑声……
时光荏苒,岁月更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在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积极开拓,不断前行,取得了累累硕果。笑看家乡路的变化,喜闻祖国的腾飞,我坚信:我们的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合肥市新站区新蚌埠路30中学
七(3)班程梦昊
指导教师:程志勇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26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向阳、副市长宁波来到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电话受理中心,就文明养犬、规范养犬...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