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经济社会发展。9月16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总工程师苏奎就“致力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这一主题,介绍全市住房保障相关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合肥城乡居民居住面积大幅增长、居住环境不断优化。2018年合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5.2、42.8平方米,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近7倍。与此同时,合肥住房制度也经历了从公有化、福利化住房向私有化、商品住房的转变。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现“住有所居”
合肥市第一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于1999年出台,随后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进行了修订,管理办法的出台推动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发展——滨湖惠园、同和民康和丁香家园三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先后“诞生”,销售住宅2242套。
2014年,廉租住房和公租房“两房并轨”,已经建成并分配入住的廉租住房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截至2018年底,合肥市累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项目346个、11.93万套,累计解决了约40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为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合肥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实施棚户区改造。2008年以来,全市相继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236个、24.37万套,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老旧小区21部电梯正在建设施工中
老城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是城市的根与魂,加强老旧小区整治与改造,弥补房地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短板,让广大群众共享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果,是合肥的重点民生工作。自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31亿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660个,惠及40万余户、62万余人。2019年,合肥共改造122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283.6504万平方米,项目已悉数开工建设。
老旧小区整改提质又提品,老房子加装电梯成为提品的重要手段。截至今年8月,共有蜀山区15部、庐阳区1部加装电梯完工并投入使用,市区共21部电梯正在建设施工,20部电梯加装方案已通过联合审查,6部电梯加装方案正在评审中,28部电梯完成业主意见征询工作。
合肥已基本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进行综合评定。另外,在考核评定的基础上,对服务老旧小区的物业企业进行奖补以此激励物业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探索住房租赁形成“合肥样板”
今年7月,合肥市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组织的20个重点城市的竞争性评审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首批16个试点城市之一,未来3年将获得24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目前,合肥已筹集房源2万套(间),其中新建8000套(间)。初步形成以泊寓、冠寓等为代表的房企团队,以孟邻、悦客等为代表的专业团队,以海泊等为代表的国企与民企融合发展的租赁企业。
合肥自主研发投资建设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监管平台,不仅具备产权核验、房源发布、合同签订、租金支付、线上备案、公共服务等数十项功能,还逐步与公安、公积金、不动产登记、教育、金融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力争实现房源全覆盖、流程全监管、网上全办结。平台上线以来,共录入租赁房源近11万套,线上备案4.4万套。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诗歌与月饼作伴 谈今昔话团圆 本刊与凤阳路社区联合举办中秋茶话会
葡萄、枣子、月饼等摆上桌,老人们的笑脸也绽放开来。9月10日上午,《咱爸咱妈》周刊联合三里街街道凤阳路社区,举办迎中...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