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甄某于2019年2月28日前往合肥某建筑公司面试,经过两轮面试后,3月20日,合肥某建筑公司向甄某发送《入职通知书》,《入职通知书》上载明录用条件之一是:“能通过数据分析或模型搭建,提出相应的市场策略建议。”甄某签收《入职通知书》回执,并在回执上写明:“本人确认收到合肥某建筑公司录用通知书,自愿接受录用通知书上提供的职位,同时对录用通知书各项条款意思理解清楚且无异议。”双方于4月1日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自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同日,甄某正式入职。
2019年6月20日,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发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原因为:“试用期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甄某对此决定不服,于2019年6月30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合肥某建筑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10000元。
【案件解析】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据此用人单位如果发现劳动者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录用条件”?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总的来说,“录用条件”是企业根据本企业及相关岗位生产经营特点,对招收录用的劳动者所提出的一般要求,并作为试用期的考核依据。
笔者认为录用条件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符合法律法规规定;2.应当具体、明确、可操作;3.应当有具体的考核办法。
本案中,合肥某建筑公司不仅在入职招聘的《入职通知书》中告知了甄某录用条件,也在甄某的《岗位职责说明书》中再次规定,同时甄某在试用期考核通知单中有直接领导作出的“始终不能完成模型搭建”的评语,甄某签字确认。合肥某建筑公司解除与甄某劳动关系的时间是2019年6月20日,此时甄某尚在试用期内,符合法律规定。综上,仲裁委认定合肥某建筑公司解除甄某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驳回了甄某赔偿金的请求。
【延伸思考】
基于法律对于试用期员工特殊的法定解除权,一些用人单位在录用条件上做起了文章,即“将是否胜任工作的条件作为录用条件”发布,淡化“录用条件”和“胜任工作条件”之间的区别。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在设定录用条件时应尽量细化评价指标,明确劳动者试用期内的评价标准,同时书面告知劳动者并签字确认。要注重试用期考核,对试用期员工的各项表现要有考核过程和结果记录,否则无法与录用条件进行对比,无法判断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宋璐
新闻推荐
书香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之“薪火相传” 专题演讲大赛举行
本报讯9月20日下午3点,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之“薪火相传(文化...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