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收入不高的她,给结对家庭的2个孩子每人每月100元的助学金,即使是在自己下岗后,十多年间也从未间断。
胜利路街道红旗社区红旗村居民肖爱华,从1993年开始,与肥东一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在自己遭遇工作变故、家庭经济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她依然坚守当初结对帮扶的承诺,一直资助到两个孩子上完大学。近日,合肥市文明办发布的2019年7月份“合肥好人榜”,肖爱华当选诚实守信类“合肥好人”。
1977年肖爱华进入合肥金笔厂工作,1993年,合肥金笔厂工会开展了一场针对贫困家庭的党员集体结对帮扶活动。在帮扶对象的群体中,一对来自肥东的兄妹吸引了她的目光,虽然每个党员的帮扶“任务”只是一名孩子,但兄妹俩勤奋好学的品质打动了她,她毅然认领了这对兄妹的“任务”。
“当时,我给这两个孩子每人每月30元的助学金,其实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钱,但我觉得能帮助到他们就很满足。”肖爱华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合肥金笔厂在全国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倒闭了,这对肖爱华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下岗后,因为身体不好,肖爱华无法正常工作,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但她始终记着自己承诺——一定要帮助那两个孩子读完初中、高中,直到大学。
从那年起,她就背着家人在平时里捡拾废品继续资助这对兄妹。从刚开始的30元,到上大学后的200元,十几年从未间断。
在她的资助和爱心感染下,这对兄妹学习刻苦、努力争气,在校成绩一直很拔尖,分别考取了北京医学院和合肥工业大学,现已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肖爱华长期资助肥东困难兄妹的故事,我们也是近段时间才得知,让人觉得特别的温暖。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真是不容易,肖阿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胜利路街道红旗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一直以来,肖爱华在社区就是一位热心肠,经常帮助腿脚不便的老人买菜、打扫卫生,楼上楼下的邻居对她赞赏有加。
“我看着孩子高兴的笑脸,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幸福。”肖爱华说这是她帮扶两名孩子的初衷。“我是一名党员,我做的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多帮助别人一点,也是我应该做的。”肖爱华说。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赏广场音乐喷泉 玩霍比特人小屋 合肥花冲公园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本报讯(束靖詹晓娟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武鹏文/摄)赏华东最大广场音乐喷泉,徜徉在绿荫间,玩霍比特人小屋,“小人国”世界又萌又...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