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并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市直相关部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从“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方面协同治理大气污染,开展裸土整治、烟花爆竹禁放、工业炉窑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专项行动。
合肥市还将空气质量指标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层层分解任务,形成压力传递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发生重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单位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合肥不断推进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印发《合肥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各辖区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生态补偿。因表现良好,2018年合肥还获得省级补偿资金。
全力以赴,分类治理、综合施策
为了给蓝天减负,合肥加快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完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三年(2019-2021年)建设规划》,编制《合肥市节能环保发展规划》,实施一大批重点节能环保项目。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清理违规在建和建成产能的基础上,引导企业主动退出产能过剩行业。
大气污染整治,扬尘治理是关键。合肥市先后出台了《合肥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暂行规定》、《合肥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在线监测监控管理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扬尘治理“黑名单”,并全方位推进裸土治理工作。
在源头治理燃煤污染方面,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开展全市散煤集中整治行动。目前,全市所有火电机组和部分热电联产机组和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此外,合肥市还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对全市10110家餐饮经营户进行了油烟污染专项综合整治;率先在全省全国提出秸秆全域全年全面“三全”禁烧和综合利用;自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
回应关切,人民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拥有一片“合肥蓝”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期待。围绕火电、建材等行业,“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等“四大结构”,强化环保执法督察、区域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等“四项支撑”,合肥全力守护“合肥蓝”。
数据,反映成绩。
2018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88微克/立方米)下降45.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72.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115微克/立方米)下降35.7%,PM10、PM2.5平均浓度连续5年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3年的49.9%上升到2018年的75.1%,全市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1~8月,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4.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65.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6%、6.6%。
焦 点 延伸
聚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彰显人大担当
全力守护“合肥蓝”,是每个市民共同的心声与愿望。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蓝天保卫战决策部署,充分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打出一套“组合拳”,体现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
为应对合肥市大气环境污染成因新变化,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修改《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责任主体,提高处罚标准,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首创“审议意见书+问题清单”的反馈模式,推进政府部门整改落实,促进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
2018年1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同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促进有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禁放成果。法规实施以来基本实现了“零燃放”工作目标。·本报记者 黎静·
新闻推荐
9月25日,第10代“越影”燃油赛车(前)在合肥工业大学亮相。当日,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制造的三辆方程式赛车——第10代“越影”燃...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