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科技+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 合肥经开区:以创新为驱动,向质量要效益

来源:安徽商报 2019-09-27 01:46   https://www.yybnet.net/

“产业”转出新动能,“开放”转出新高地,“城市”转出新能级。“十三五”以来,合肥经开区全面布局“二次创业”,勾勒发展新蓝图,重塑竞争新优势,在“创新转型升级”中率先突破,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9月20日,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召开,合肥经开区集成电路、汽车、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22个项目分别在央企、跨国公司、侨企、港企、台企对接活动中成功签约,其中投资超过2200亿元的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成为安徽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

随着又一批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有影响力的项目落地生根,该区“4231”的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4个千亿产业、2个500亿产业、3个300亿产业、1个100亿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科技+产业”为制造业赋能

风景旖旎的南艳湖畔,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内的监测大厅里,正全方位监测城市桥梁及燃气、热力、供水等“城市生命线”的运行状况。集聚公共安全领域科技、人才和资本要素,未来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基地。

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嫁接,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城市安全管理的“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50余城市,并向英国、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多米尼加、新加坡等多国输出。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袁宏永表示,“我们打造的消防安全云、工业安全云、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应急技术中心,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实际应用,今年我们计划推广到国内100个城市,五年内我们有信心扩大到2000个城市,实现一个千亿元的产值。”

这只是合肥经开区实施“科技+产业”战略,集聚新一轮发展动能的缩影。

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必须要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合肥经开区一方面加快企业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嫁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之关联产业,加速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迭代升级。另一方面,与清华、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安大、38所、通用所等大院大所的良性互动,推进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七大创新平台”产业化,加快构建智能家电、电子信息及集成电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聚焦新能源汽车和存储芯片两大战新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新芯之都”,推动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依托七大创新平台,合肥经开区还实施科技中小企业“四个倍增”(数量、规模、效益、创新能力)计划,运用创新券、科技贷、高企贷等金融手段,设立基金大厦,聚集基金成林,构建科技企业成长生态体系。数据显示,当前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3%,全社会研发投入4.5%,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2.8%,授权量年均增长42%。今年上半年,该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2.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9.1%,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创转升”助推经济结构升级

网络玉石雕刻机器人、消防灭火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在哈工大机器人合肥智能装备双创基地内,各怀绝技的机器人让人叹为观止。目前基地已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余家,为本地3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一个智能制造产业的示范集群已然形成。

因市场原因,该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二期项目建成后产能过剩,土地和厂房处于长期空置状态。为合理处置低效利用土地,合肥经开区支持该企业科学规划产能,将其724亩土地退回,导入包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内的一批智能制造项目,打造世界知名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弱化速度情结,强化质量关切。合肥经开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自2016年起实施“创转升”(创新转型升级)行动,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激励和引导企业形成亩均产出最大化的发展导向,率先向转型升级的“深水区”挺进。

用好“亩均指挥棒”,才能提升发展含金量。合肥经开区“创转升”工作组办公室主任李正茂介绍,该区实行绩效评价工程,对企业进行ABC分类,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有限的资源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集中,真正达到奖优罚劣的效果。

一退一进之间,实现了效率和动力变革。该区产业转型进一步加快,共盘活低效用地4285亩,嫁接项目将新诞生一个“千亿产值”,布局江淮大众等龙头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得到发展。同时土地的效益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区占地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6%、39.5%、23%。

联通世界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位于合肥经开区的江淮蔚来汽车全铝车身自动化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今年一季度,蔚来汽车ES8实现整车下线7300余台,新车型ES6开始量产,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万台。江淮蔚来汽车已经成为合肥经开区开放合作的一张名片。

几乎同一时间,合肥经开区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也是一片繁忙,作为联想集团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联宝制造,公司产品覆盖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联保也是合肥首个营收突破600亿元企业,连续四年荣膺“安徽省最大的进出口企业”称号。

截至2018年底,该区已累计引进项目2160个,其中外资项目453个、实际利用外资65.38亿美元,拥有35家世界500强投资51家企业,以及日立、花王、尼普洛等知名日资企业39家、台资企业30余家。仅2018年合肥市新引进大众汽车、采埃孚、麦格纳三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合肥经开区,并引进了花王二期、新联宝、韩国美科电子、日本荏原精密电子、日本三电冷机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

在“引进来”的同时,合肥经开区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向国际市场输出优势产能。经开区的万朗磁塑、华泰集团、永升机械、水安建设集团等一批企业已在境外投资兴业。

天上地下、线上线下、境内关外,合肥开发区积极打造航空港及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港、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等五大开放平台,实施全省唯一的海天铁联运工程及服务、贸易便利化措施,全方位构造对外开放的“高速”通道。

2018年,合肥经开区进出口总额破百亿美元,出口加工区晋升全国第三,航空港客运总量破千万,对外开放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渐构筑起国际化之都的基石,打造建设全国一流内陆开放高地。

李长龙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新闻推荐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促进共赢发展 高新区召开“转型升级贷”新品发布会

9月18日上午,高新区召开“转型升级贷”新品发布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方向民出席会议,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园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科技+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 合肥经开区:以创新为驱动,向质量要效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