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居民从“忧居”实现宜居、乐居 合肥新站高新区棚户区改造经验、住宅产业化创新举措获点赞

来源:安徽商报 2019-09-27 02:04   https://www.yybnet.net/

从安居乐业,到宜居宜业,唱响“芯屏器合”发展主旋律的合肥市新站高新区,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成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一张亮丽名片。产业经济飞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改善稳步跟进。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站高新区居民告别低矮、破旧的棚户区,住进崭新的安居房。而该区的棚户区改造经验、住宅产业化创新举措,也受到业界关注,更赢得百姓点赞。

6年建棚户区改造住房22482套

今年79岁的彭延贵是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三合社居委的一位孤寡老人,长期独居生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长期吃药还不定期住院治疗。“回想几年前,我和周围近百户人家都居住在三合社居委老旧的城中村里。”彭延贵说,说起过去的城中村棚户区“蜗居”生活,就是一把辛酸泪。

2015年,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的春风吹进了新站高新区的城中村,彭延贵也迎来了“棚改”政策的好机遇,成为安置受益对象。

2018年元旦,彭延贵搬进了崭新的现代化小区。如今的小区道路宽敞、环境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在“解民困,顺民意,知民心,惠民生”的政策落实下,他获得安置了一套7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拿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我激动得手都发抖,打开新房门,里面的卫生间、厨房都已经装修好了,连装潢的钱都不要花,搬进去就能住了。”彭延贵说。

“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是包括彭延贵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新站高新区棚户区居民最大的梦想。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民生工程,实现从“忧居”到“宜居”、“乐居”的转变,棚户区改造项目事关安置群众居住环境改善,事关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是检验衡量各级参建部门在征迁、建设、安置等工作中兑现承诺的成绩标准,也是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路径之一。

新站高新区既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棚户区改造的主阵地。近年来,新站高新区主动自我加压,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棚改任务逐年增加,任务量连续5年在开发区乃至全市“名列前茅”。据统计,2014~2019年,新站高新区已累计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22482套,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居全市第五,建设规模巨大。2018年,新站高新区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建成任务5300套,占合肥全市棚改基本建成任务的38.96%,任务量位居全市第一。2019年,新站高新区继续快马加鞭,计划新开工3758套,基本建成2878套。

以党建引领建民心工程

今年6月16日,合肥新站高新区光明之家棚户区改造项目第一批回迁安置户开始公开摸号分配,新房迎来了新的主人。

光明之家项目是新站高新区2018年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当年完成基本建成年度目标任务5300套,该项目位于前江路与文忠路交口东北角,是该区当前最大的棚改回迁安置小区,小区总建筑面积约66.57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54.12万平方米,安置房屋5396套。除配套的幼儿园已建成外,附近的光明之家小学进入施工招标阶段,即将进场施工,这所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小学建成后可容纳36个班教学,风雨操场、地下车库、餐饮中心等硬件设施为孩子上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远就是地铁3号线,年底就要运行了,没想到地铁离我们也这么近。”提前搬入小区的居民忙着装修改造,闲暇时在小区遇到多年不见的老熟人唠着嗑,共同憧憬着美好生活。

为了解决老弱病残等特殊照顾对象的实际困难,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新站高新区优先按需将一至三层中366套低层房屋进行首批分配。经前期个人申请、社居初审、社区复核公示,首批符合照顾条件的277户棚改回迁群众到场参与摸号,并在新闻媒体、纪委、群众监督员的监督下,按照“一次摸号、一轮定号”的方式,直接摸出安置房号,利用高清LED显示屏实时将现场画面对外直播,令在场群众普遍满意放心。

光明之家的高品质交付,得益于党建引领,建设民心工程。同样,在建棚改项目——磨店家园一期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建设方安徽宝业以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楼”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工程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确保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项目党建工作和施工生产紧密结合,同时代并肩前行。

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建筑方法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又好又快又环保节能。住宅产业化作为全新的建筑方法,集科技、品质于一体,在新站高新区的棚户区改造中,得到大力推广。合肥市今年也出台政策,进一步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2025年达到30%以上。

住宅产业化打破传统建筑模式,通过分解建筑工地的施工程序,将凡是在施工现场能分解出来的部件,都拿到工厂的生产线上去生产,最后将成品运到工地进行组装,颠覆传统建筑模式,从而实现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工期、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提高安全性能。

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大众路与学府路交口的磨店家园一期项目,是2017年纳入安徽省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项目。2018年5月,这一项目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专项检查,施工工艺和技术培训等优秀做法得到高度肯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磨店家园一期项目是新站高新区首个建筑产业化棚户区改造项目,创下了合肥市、安徽省棚户区改造多个项目“之最”。其中,投资规模是当年最大,工程建设投资约12.6亿,占地264.23亩,总建筑面积45.18万平方米,有21幢高层住宅楼,总户数2616户。

同时,磨店家园一期项目配套也最完善。新站高新区高起点规划和配套,尽可能方便老百姓居住,周边设立公交车站,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风情街商业楼及地下车库。

此外,该项目为安徽省单个在建最大面积的套筒灌浆结构体系装配式安置房,可以说最节能环保。建设过程中,实现木材消耗、施工噪音、建筑垃圾、模板用量减少80%,预制率高达50%,极大程度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扰、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从而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建造过程也更加环保。

值得一说的是,通过反复尝试和应用,目前已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二维码技术的质量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构件生产、运输、吊装的全过程、全寿命周期和质量可追溯。建设期间,施工方还多次组织群众代表参观施工工地,了解施工工艺和流程,增进群众对产业化住宅的了解度、认知度和认同感。

通讯员 疏悬 夏炎炎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新闻推荐

对接资本项目 助力企业发展进入快通道 中国集成电路创业投资服务联盟成立

9月21日,集成电路产业高峰论坛开幕,会上“集成电路创业投资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是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由盈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皮肤病须重视内治2019-09-26 13:24
猜你喜欢:
我爱你,中国2019-09-26 11:40
评论:(居民从“忧居”实现宜居、乐居 合肥新站高新区棚户区改造经验、住宅产业化创新举措获点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