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民生阳光 祉春风柔 “幸福账单”数说包河民生巨变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9-27 06:09   https://www.yybnet.net/

○太湖新村居民拿到新房钥匙

○美丽包河

○雨花书院城市阅读空间里暑期“小小店长”

○健康包河义诊活动

老旧小区改造

惠及17万居民打造全区15分钟阅读圈7个教育集团4个学区联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超30万人

伴随着合肥变大变美变强的强劲步伐,从合肥郊区一路走来的包河区,实现了从全省经济总量第一城区,到综合实力第一城区,再到蝉联全国“百强城区”的连续跨越。

每一次华丽转身,都堪称惊艳四座。每一步坚实跨越,都标注着崭新的刻度。

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幸福,那么包河区的这一份格外“和美”。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再到住有所居、困有所济……翻开包河的民生账单,一串串令人欣喜的上扬数据跃然纸上,这些数字背后是包河区倾力打造的多项民生工程,更是老百姓伸手可触的满满获得感。

从“有居”到“宜居”, 看民生暖“民心”

崭新的高楼、整齐的绿化,还有雅致的休闲健身场所,花榭亭台,一树一石、一径一水,都掩映在绿树丛中……2018年5月,包河区最大的“村改居”社区,朱岗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收官之作——珠光雅苑二期顺利回迁交房,260户居民顺利回迁。而就在此20多天前,合肥市原灯泡厂棚户区改造项目,星光苑小区也顺利完成了回迁安置,1400多名居民迎来新居。

区划调整之初,包河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旧城旧村错落交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村”变成了“城”的一部分。为了不断提升群众居所环境需求,配套公共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仅“十二五”期间,包河区就先后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27个,建设复建点28个,累计安置群众近5万人。

民生所望,施政所向。2012年开始,包河区专门出台《包河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逐步扩大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的覆盖面。截至目前,已惠及149个小区,17万居民,其中包括2019年正在实施改造的34个老旧小区。

2017年6月,淝河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大幕,两年艰苦攻坚,淝河片区累计完成征迁达207.49万平方米,拆建并重,安百苑B区交付入住,龙川雅居即将交付,川海花园、仁和佳园三期、葛大店民康花园三期建设热火朝天……

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淝河片区的蝶变正是包河人一步步实现“安居梦”美好蓝图的缩影。

文化惠民居民乐享“精神大餐”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有记忆,文化孕育城市居民的灵魂。

今年国庆期间,保留了合肥柴油机厂原有肌理的合柴·1972项目即将开放,唤起市民对历史的回忆,为城市增加了场所感和历史感。而几公里外,包河区文化艺术中心也将同期对外开放。近年来,包河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具有包河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走进包河区常青街道紫竹苑小区内的半亩方塘阅读空间,书香浓郁,环境清雅,孩子们埋头翱翔在书海中,还有不少市民也在汲取知识,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随着辖区同安街道、方兴社区等8个新建城市阅读空间建设项目逐步推进,与已建成的罍街悦书坊等10个城市阅读空间遥相呼应,“全区15分钟阅读圈”触手可及。

让精品文化大餐“走入”群众之中,包河区的探索从未止步。

2010年,安徽大剧院顺应文化产业大发展潮流,加入了安徽演艺集团,上演“华丽蝶变”。去年9月至10月,《立夏》 《徽班》 《粉墨春秋》 《一把酸枣》 《家》共计5场“中国优秀舞剧”展演在这里上演,市民只需花20元、50元的票价,就可以欣赏到国家高水平的演出。这些年,包河文化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目前包河区已建档文艺活动领军人才135名,群众性文艺队伍近200支,参与人数近万人,民间文艺院团数量达19个,文化活动站点91个,并全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点亮了群众生活,滋养着群众心灵,也擦亮了城市的底色。

今日之包河,以品质聚人气,以温度聚人心。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幸福民生持续“加码”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为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包河区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探索,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学集团和教学联盟,形成“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学区联盟”等模式。

目前全区有7个教育集团和4个学区联盟,纳入集团和联盟的学校占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9%,有效地满足了适龄少年儿童“上好学”的美好需求。时至今日,“办好每一所学校”已经成为扎根这片“智慧热土”的教育均衡发展理念。

这些年来,从督学督导、家校联动、特色社团,再到红色校园、千名党员教师访万家,包河区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线。2018年包河区为9807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实施公用经费补助;对1113名普通高中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免除94名学生普高学杂费;维修改造校舍2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学在包河”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真正让包河成为“全国一流教育名区”。

打开包河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回忆录”,一张独具包河特色的基本医保服务网就此编织。

这张网络的密码是什么?在包河区大圩镇许贵村卫生站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走进大圩镇许贵村卫生站里,站长孙云海正忙碌着。有着20多年从医经验的他,从最初分别在村里开办个人卫生室,到如今签约“家庭医生”,他的经历正是包河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合肥东门开了间门诊,为照顾家里病重的母亲,开始了城里乡下两头跑。那时候村里‘赤脚医生’刚退下来,没有了看病的地方,每次回来总有街坊邻居来看病。”后来孙云海索性关掉了市里的诊所,回乡行医。

谁能想象到,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摆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些看病老三件,加上购买急救药、氧气瓶等医疗器械,却也能给大家看病治疗,周边不少村民都慕名而来。

带着并不“殷实”的家底,包河卫生事业步入2009年。这一年,被称为合肥基层医改元年。

就是在这一年,孙云海率先将自己的个人卫生室并入村卫生室。崭新的卫生室收效如何?这里的村民最有发言权,“以前看病去大医院又要排队又要坐车,现在有个头疼脑热,我们就近就可以解决了。”张大爷说。

两村卫生室合并,只是包河医改发展的“先手棋”。时钟的指针来到2012年。这一年包河区开始逐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及免费体检。

以前头疼脑热去找孙云海的大家伙儿,现在签约了家庭医生,“现在孙医生给我们预约体检、上门问诊,我们的健康意识也提升了不少。”

唯积蕴至深,方可厚积薄发。

2018年,包河区卫生事业发展交出一份靓丽答卷,共开展医疗直接救助2539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0.5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317960人,城镇居民卫生健康保障水平有效提升。

黄晓玲 包育晓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唐萌 图片包河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中央公园将分区打造特色景观绿地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合肥中央公园景观绿地设计项目重新招标,其中约7.83平方公里的景观绿地将涵...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民生阳光 祉春风柔 “幸福账单”数说包河民生巨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