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高新区:新经济蓬勃发展民生工程落地生根 聚焦高质量,实现新跨越,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来源:新安晚报 2019-09-30 10:28   https://www.yybnet.net/

一边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日渐完善;一边是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兴教育,保安康,民生工程落地生根,让发展更有温度……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区近年来一方面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一方面民生先行,为辖区居民打造更加幸福的美好家园,从而凝心聚力,朝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砥砺前行28年集聚市场主体4万家

合肥高新区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

从1991年跻身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开始,高新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经过28年的奋发进取,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四大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中国声谷”拔地而起,全国唯一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筹)也在加速建设,形成了“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2018年4月,合肥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跻身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动能转换,自主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综合实力显著增长,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计显示,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市场主体约4万家,其中高科技中小企业近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5家;省级以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约占合肥市70%以上,专利申请授权数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第一。

创新驱动中国“量子中心”逐渐成型

在原始创新方面,合肥高新区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依托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创新研究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学中心重大平台,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研发重大变革性技术,促进原始创新能力向下向外延伸,链接产业需求、构筑技术优势。目前,量子创新院已经成为新企业孵化、研发团队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活水,集聚了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等一流量子企业,共同塑造中国“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

此外,合肥高新区实施名校名企名所合作战略,融合各种创新要素。目前,高新区已吸引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腾讯、阿里、36氪等国内外知名创新平台和孵化载体,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孵化链条。截至目前,该区建成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个,孵化企业600余家,转化各类成果800余项。

机制创新,也是合肥高新区创新生态的重要一环。该区通过“1+1+N”模式(1个事业单位、1个有限公司、N个项目、团队或企业)有限公司、N个项目、团队或企业)建立中科院创新院、中科大先研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人才团队和科技型领军企业。同时,采取“企业主导、政府引导、校企协同、多元投入、市场驱动”模式组建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讯飞开放平台等新型研发机构,同时鼓励38所、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发挥技术成熟度高、资金充足、体制机制灵活的特点整合业内优势资源,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产业化。

产业转型“AI+制造”催生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驱动下,高新区进行产业转型,构建高质量市场供求体系。据了解,高新区制定发布了《合肥高新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目前,制造业升级项目库入库项目61个,总投资61.6亿元。上半年智能化改造“对标诊断”企业13家,“百千万”入库项目48个,总投资25.6亿元。

同时,高新区实施装备产品提质升级工程,引导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今年上半年,位于高新区南岗科技园的长安汽车合肥公司自主研发的CS75PLUS中型SUV在合肥智慧工厂正式下线,替代CS15和逸动DT等市场萎缩的微车产品。

高新区还实施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工程,加快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据了解,合肥高新区自主培育的上市企业阳光电源公司,以智慧运维理念开拓光伏电站建设市场,上半年竞得项目装机容量2430MW,仅次于国电投,位居全国第二。

得益于供给质量的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制造业税收增长达20.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总量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新经济发展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经济风起云涌。高新区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新经济发展作为推进“三次创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核心抓手,打造以智能经济为核心,以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和创意经济为重点的“1+4”新经济产业形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

该区发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引育并举”发展5G、泛在电力物联网、国产自主可控、网络安全、医疗健康大数据、基因诊疗等新产业。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60个,引进了寒武纪研产中心、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海康威视区域总部、华为创新研究院等高质量新项目。

新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新场景的支撑。目前,该区正在建设经济大脑、智慧城市、未来教育、智慧车站等8个新经济应用场景,支持高成长的瞪羚独角兽企业132家,并涌现出智慧+经济运行监测、智慧工地、智慧学校等特色应用。

以新经济为导向,合肥高新区也深化“中国声谷”、省战新基地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半年,声谷新入驻上海移远、山西百信、德国康普曼、谷歌Adwords体验中心等新经济企业45家,正在申报国家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三个国字号品牌。此外,合肥高新区依托网络空间安全开放创新平台积极申报“中国安全谷”品牌,支持科大国创建设国家高可信软件开发与验证平

在新经济环境下,高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该区战新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比

,战新产值增速12.8%。此外,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商贸服务

86.54%,信息软件业

10%增长。

改善民生园区居民更有获得感

日上午,位于合肥市高新区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北角的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西院门急诊开诊试运行,将打造高水准、国际化、现代化的医、教、研、养、康五位一体健康产业服务园区。

在教育方面,高新区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学校而加大投入。2019~2020年,高新区共计划实施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此外,2019年,合肥高新区也继续在城市社区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截至2019年5月底,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1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覆盖18个社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90%。

同时,高新区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截至7月24日,高新区全面完成2019年参续保目标任务,当年缴费参保居民8685人,同时确保待遇领取条件的城乡老年居民养老金发放率为100%。平均缴费水平由2018年年底的365元上升到539.44元,位居全市第一。

在创新创业如火如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合肥高新区致力于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兴教育,保安康,让民生工程项目在高新区落地生根,惠及更多辖区居民,也让“财富高新、和谐高新、美丽高新”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文王从启/图

新闻推荐

地标建筑巧手做家园联手巧育人

从长城、鸟巢到港珠澳大桥,从天安门、世博会中国馆到东方明珠……近百件栩栩如生的“祖国地标”都是幼儿们参与制作的亲子...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颂歌献给党2019-09-30 08:16
猜你喜欢:
猜灯谜 迎国庆2019-09-30 08:25
评论:(高新区:新经济蓬勃发展民生工程落地生根 聚焦高质量,实现新跨越,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