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合肥新桥机场客流持续高峰运行。不少旅客发现,在新桥机场南侧一片空地上,已经拔地而起一个规模宏大的制造基地。这里正是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9月21日,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签约,其中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是安徽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9月20日,也就是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当天,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在大会上宣布: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正式投产,其与国际主流动态随机存储芯片(DRAM)同步的10纳米级第一代8Gb DDR4在大会上首度亮相,一期设计产能达每月12万片晶圆,首批芯片今年底将会送到客户手中。
“只有指甲盖大小,看起来并不显眼。”在世界制造业大会长鑫展区,参观者纷纷前来参观这一刚刚投产的存储芯片。中科大特聘教授陈军宁等业内权威专家表示,这标志我国在内存芯片领域实现量产技术突破,拥有了这一关键战略性元器件的自主产能。
DRAM芯片被喻为连接中央处理器的“数据高速公路”,是集成电路行业单一最大产品,是大国安全不可或缺的战略利器。但DRAM芯片长期被国外少数寡头垄断,成为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最应掌握却迟迟无人敢碰的“硬骨头”。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完整技术、工艺和生产运营团队的DRAM项目。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一明表示,长鑫存储的投产,填补了国内DRAM空白,将擦亮合肥“中国IC之都”的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博物院内游人如织,书店图书销售量增加,城市阅读空间书声琅琅……国庆长假期间,合肥市各地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儿...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