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什么豪言壮语,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然而她那心系环卫、无私奉献的一桩桩小事,却在合肥的大街小巷传为美谈。她就是合肥市瑶海区的环卫劳模宋珍凤。1993年以后,她当选为安徽省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
热爱工作 曾晕倒在岗位上
1981年,宋珍凤中学毕业后,赶上合肥市环卫部门招工,于是她就成了原东市区清洁队的一名普通清洁工。对此,亲朋好友都不赞成,一个熟人还主动提出给她调换工作,她婉言谢绝了。宋珍凤说,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既然入了行,就走定了这条路。从此,她成为一名严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秀工人,同时,她作为党员,又是一个有坚强党性,能带领群众出色完成任务的先进分子。
由于工作需要,宋珍凤先后在清洁队的第九组、车辆修理组、第七组和第二组工作过。虽工作岗位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无论在哪条路上清扫,她都比工友多承担1000多平方米的任务。据悉,当时和平路东段是清扫工作的老大难路段,长期的脏乱差引起了群众不满。宋珍凤任七组组长后,不到半年就改变了该路段的面貌,当年被评为先进班组。
1997年,宋珍凤被任命为清洁二队队长,清洁二队承担着东市区近三分之二的清扫任务,而且城郊接合部面积占一半以上,清扫保洁难度大,尤其是位于此处的合裕路段更是如此。因为那一带当时与市区无隶属关系,乱倒垃圾、乱摆摊点现象经常发生。为打开工作局面,她亲自率清洁工人挨家挨户宣传。由于劳累过度,她高血压发病,昏倒在一家村民开的小店里,村民们被她的干劲所感动,这一地段的管理工作从此也顺畅多了。
无私奉献获得一系列荣誉
作为清扫组长、队长,宋珍凤不仅带领大家认真搞好工作,而且时刻关心组里、队里的每位同志,她热爱环卫事业,也深爱着同事们。
“队里永远是你家。”宋珍凤对智力残疾的职工王某某这么说。王某某于1956年进入东市清洁队,由于智力残疾一直孤身一人生活。其年轻时生活尚有亲属照应,但随着父母故去,两位兄长也成家立业,他的生活顿时变得一团糟:衣服长期不换,饮食或饥或饱,住房异味扑鼻,加之不识钱的数目,经常是工资发放数日后便囊中羞涩断炊。
得知王某某窘迫的生活状况后,宋珍凤从1994年5月开始,便每月为他买米买菜、洗衣服、打扫卫生。一到夏天就把他接到队里,给他购买生活用品,给他集体的温暖。宋珍凤还和几位热心的女同胞组成“关爱小组”,照顾王某某的生活,并将王某某的收入逐笔记账,合理支出。
据了解,王某某右肘臂曾被车撞成骨折,宋珍凤带他看病、拿药,利用空闲时间和队友们精心护理了三个多月,直至他身体完全康复。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某某体质日渐变差,智力残疾的症状也开始加重,单位曾动议送他去老年公寓。可话刚出口,王某某已哭成了泪人。直到宋珍凤代表队里反复保证:“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王某某才破涕为笑。
据了解,宋珍凤一心扑在环卫事业上,她处处想着集体,想着周围的同事,却很少想到自己。不管清洁工作的哪个环节,只要有了紧急任务,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加班,数十年如一日,且从未要求补休或计酬。
心血、汗水、奉献和热诚,为宋珍凤赢得了一系列荣誉:早在1985年,她就获得安徽省建设系统劳模称号;1990年,荣获国家建设部劳模称号;1992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生产能手,同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以后,她当选为安徽省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为环卫事业无私奉献一辈子,宋珍凤获得的奖状、荣誉证书、奖章已有四五十件,都被她深深压在箱底。在她看来,把荣誉摆在面前,荣誉是前进的绊脚石;把荣誉丢在身后,荣誉是向上攀登的阶梯。
通讯员 胡少殊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新闻推荐
星报讯10月1日至7日,蜀山区联合多部门打造的天鹅湖国庆夜景灯光秀在国庆7天假期的每晚精彩上演,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