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狭窄的胡同房,搬入明亮的公租房,合肥市民龚益平夫妇圆了安居梦。10月8日晚,他们的安居故事被搬上了央视,同时合肥公租房保障领域的变化和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也被“搬上”了央视。记者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获悉,截至2019年9月,该局陆续为226户家庭办理了公共租赁房屋互换和调换,解决了公租房家庭养老、就医、上学等实际生活困难。
合肥安居故事登上央视
合肥市民龚益平和老伴姚静贤最近一直奔走在家居市场,老两口准备选购一张新床,这也是两人结婚四十多年第一次购买家具。龚益平患有尿毒症,老伴又没有工作,两口子全靠一笔三千元的退休金生活。买家具之前,两人住在老城区一个狭窄的巷子里,门是木板门,锁是老式锁,家里家什几乎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2018年,居委会找到龚益平并告知他,老两口可以申请相对宽敞的公租房。经过摇号,两人顺利申请到了位于蜀山区的公租房。房间明亮、楼层适宜,可公租房距离龚益平做透析的医院距离太远。“每周三次透析,往返需要花两个多小时。”左右思量后,两口子无奈放弃了这套公租房。得知龚益平的情况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部门开始留心合适的公租房房源。
今年7月底,龚益平接到电话被告知:距离医院较近的一处公租房有了房源。“这是离医院最近的公租房了,我当然愿意搬。”拿到钥匙的那天,老两口相拥而泣,“不敢回想我过去的日子,现在真的好太多了。”
龚益平的乔迁经历只是合肥安居的一个侧影,而这个故事被搬上了央视综合频道。10月8日晚,由中央电视总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摄制的系列专题片《安居中国》开播,第一季《房子里的中国》里,合肥市公租房保障对象龚益平夫妇从狭小的老房子搬进宽敞明亮公租房的故事,展现了合肥安居工程的建设发展成就,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关怀和帮助。
公共租赁住房调换已办二百余例
“龚益平夫妇的故事映射了合肥市公租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探索,这方面合肥在全国城市中走在前列。”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08年以来,合肥市累计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1.93万套,其中,政府投资建设8.02万套,企业投资建设3.91万套。截至目前,已分配入住11.43万套,分配率达95.79%。“住建部联合央视选取合肥市作为《安居中国》专题片的拍摄点,让合肥安居故事享誉全国。”
据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起,通过“两房并轨”、“提标扩面”的政策实施,合肥市住房保障范围已由满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保障扩大到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新就业“新市民” 的公租房保障。
“合肥市住房租赁管理中心通过入户回访,打通沟通渠道,自2010年至今,入户回访逾15万次,解决各类诉求和困难约700余次。”在了解到部分家庭存在着因跨区居住而导致居家养老、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一些实际困难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并于2018年4月出台《关于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调换工作的通知》,利用空置房源的调换和互换方式,解决群众困难。截至2019年9月,陆续为226户家庭办理了房屋互换和调换,解决了养老、就医、上学等实际生活困难。
卫治国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文 王蔚/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曾几何时,一枚小小的邮票,意味着一只装满爱的信封,一枚专情的邮戳,绿色的门头、方正的柜台、绿色的邮筒……随...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