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01年9月,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整体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目标,以行政区划为契机,合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市政务文化新区的战略部署。2002年3月,新区建设正式启动。按照“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十年建成”的建设目标,历经10多年的精心雕琢,政务区发展成为合肥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商业文化中心,一座环境优美,独具人居生态特色的魅力新区、时尚之城,在“大湖名城”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从五个选址方案中锁定“最佳选项”
合肥政务区规划面积12.67平方公里,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定位上,政务区是一座集行政办公、文教体育、金融商贸、旅游度假、居住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新城。
早在2001年之前,在政务区12平方公里多的范围内,除了水塘、菜地、大棚,最气派的就是红四方厂了。一字排开的厂房和标志性的大烟囱,是曾经工业繁荣的象征。随着合肥城区建设的对外延伸,特别是政务区的开发建设,化工企业的退城成为了时代必然。从时代背景出发,建设政务区的初衷,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减轻老城区压力;优化城市分区功能,合理调整城区规划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政务区建设之初,在选址上还做过一番讨论。当时,选址包括大蜀山东麓、北二环外、义城镇、四顶山、东流路等5个点。最终,合肥将政务区选在了东流路的区位。究其原因,该区域不仅符合城市发展方向,而且紧靠老城区,同时将高新区与经开区连成一体,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同内将“再造新合肥”变成现实。
在开发建设之前,政务区区域基础设施差、底子薄。鉴于此,政务区开建后,尤为重视加强道路、管网、水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至2008年底,政务区先后完成“五路二水”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三纵四横”新区框架,全长约27千米的主干道、50千米次干道全部建成通车,水、铁电、燃气、电信等14家16种专业杆管线随道路建设一次性埋入到位,绿化景观、土方、桥梁、箱涵、人行道铺设等配套内容随道路建设同步并完成。扎实的基础建设,为政务区成为魅力新区夯实了基石。
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让政务区每年都有新气象。2003年8月,市政务综合楼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全市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的政务活动中心,也是政务区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至2005年年底,市政务综合楼建成,市四大班子等机关迁入办公。2004年4月,安徽合肥体育中心开工建设,占地面积32.63万平方米,整体设计风格为开放式体育公园,能够承办全国运动会及单项国际赛事,至2006年10月,合肥体育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12月30日,安徽合肥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奠基仪式。2005年3月28日,合肥广电大楼项目顺利开工……
宜居新城:捧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近年来,政务区先后荣获“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其中,“中国人居环境奖”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在政务区的建设过程中,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居民,生活不但没有被新区开发建设打乱,而是跟新区建设一样蒸蒸日上,为见证魅力新区的兴起而骄傲。
2002年4月,政务区拆迁安置启动,涉及7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在对人口资料、劳动力资料、户籍资料、房屋面积、特困户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摸底排查后,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60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任务。
2004年,政务区顺利完成拆迁安置工作,2万多居民全部回迁新居。在劳动力就业安置上,政务区创造性运用“四个一”的劳动力安置政策,把农民土地被征同城市企业职工下岗一样看待,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场所,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群众自谋职业、自主经营。通过成立清洁公司、园林绿化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综合执法队等,形成区内就业安置平台。8966名村民全部转成城市户口,对征地后申请自谋职业的村民一次性发给自谋职业费1.2万元。自2004年开始,政务区还建立大病合作医疗制度,按人均120元配比,建立了近200万元的大病合作医疗基金。约5600名劳动力得到了免费培训,1600多人在区内就业,3400多人在区外就业,近5200人参加了大病合作医疗,1700多户特困家庭享受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回迁居民安居乐业,家门口诞生的一处处美景,更是将生活点缀得格外精彩。其中,坐落在政务区核心位置的天鹅湖,目前是合肥市内最大的开放式公园。天鹅湖原本是一座人工湖,始建于2003年,湖面1040亩,有各种雕塑、园林树木、人工沙滩、喷泉等景观,是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天鹅湖不但环境优美,旁边还新建了体育场、大剧院、市政办公中心等多处建筑,是居民文化休闲的中心地。
在天鹅湖畔,合肥大剧院可以说是合肥人的文化殿堂。合肥大剧院于2009年9月竣工,于2010年1月正式开业,整个剧院由主剧场、小剧院、音乐厅等功能厅和展示区组成。其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等功能,能满足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剧及大型歌舞演出的需要,可实现快速切换软、硬布景,整体技术功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合肥大剧院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依托“徽文化”底蕴,形成了“戏剧舞蹈演出季”、“春夏演出季”、“秋冬演出季”、“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等七大系列演出季,让文化艺术真正走进合肥人的生活。
“天鹅湖商圈”:崛起中的“安徽陆家嘴”
天鹅湖万达、华润万象城、银泰城、保利MALL 新地中心、天珑广场……在被誉为“安徽陆家嘴”的合肥天鹅湖金融商务区内,近十个国内顶级城市商业综合体云集于此,带来了业态多、品质好、国际范十足的购物体验,让天鹅湖商圈成为辐射全市乃至全省的商业新中心。
在政务区建设之初,开拓者们就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务区对开发企业的困难、立项、开工的批复等手续做到“24小时答复,3天办结,5天终结”,从而形成了政务区投资环境优良的口碑。自2003年至2006年,先后与合家福、大润发、麦德龙、好又多、欧尚等大型超市商谈,与康年、香格里拉、金陵等酒店管理公司进行谈判,成功引进了商业步行街、五星级宾馆、心脑血管医院等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数据显示,从2002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到2011年年底,政务区各类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46.28亿元,累计开工面积1547.57万平方米。全区招商引资从2003年4.8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39.14亿元,增长了8倍多。
在合肥诸多商圈中,天鹅湖商圈是非常年轻的一个,但魅力却丝毫不落人后。截至2016年底,政务区区域内坐拥高达41座商务楼宇,总面积283万方,其中商业面积101万方、写字楼面积182万方。入驻企业方面,政务区引进各类企业有4000多家,行业类型涉及金融、地产、外贸等类型广泛、实力雄厚,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洲际酒店、雅诗阁公寓、君悦酒店等知名企业签约入驻,密度之大在全国也不多见。同时,区域内已招商中国华能集团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南洋商业银行等上市公司15家、华安证券等金融或类金融企业25家、知名纳税企业1719家、外贸公司41家、现代服务品牌企业16家。
依托合肥体育中心、天鹅湖、环区河道、合肥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的名片功能和景观释放作用,政务区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政务区以市场为导向,多层次、高频率地组织大型体育、文化商贸、公益活动,运作一批精品文化体育项目,充分挖掘市场价值空间,加速文化产业建设,激发资产运营活力。自2007年以来相继举办了安徽卫视辉煌星歌会、安徽省第二届汽车用品展、2008年全国跳水奥运选拔赛、美国百老汇音乐剧《42街》、安徽省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和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等百余次大型体育、文化、商贸、公益活动和一批精品文化体育项目。
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十年建成。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风光,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新城,政务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务区好比是一块璞玉,经过合肥人十年的精雕细琢,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罗敏
大事件链接
1.2001年9月5日,合肥市启动政务区建设。
2.2002年4月,政务区拆迁安置启动。
3.2005年3月28日,合肥广电大楼项目开工。4月,安徽心脑血管医院开工。5月16日,安徽出版大厦工程主体结构封顶。
4.2005年12月24日,合肥党政群机关开始“搬家”,50多个部门,2000多人陆续迁至政务文化新区。
5.2007年11月,合肥八中,作为市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次年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2009年,合肥大剧院竣工并于次年1月正式开业。
新闻推荐
11月9日,包河区常青街道姚公社区团支部开展了“天生我材——青少年心智拓展”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程...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