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工作的王萍萍(右一)
○正在献血的王萍萍有没有一件事,你坚持了很久
坚持减肥,却一直瘦不下来
坚持早睡早起,却每天被床封印
坚持每周看一本书,可手机真好玩
话说坚持一件事,真的好难
然而有些人却做到了
这一坚持,就是18年
热心志愿服务活动,坚持18年无偿献血
并成立爱心小组,扶弱助困
她就是王萍萍
从2001年7月10日第一次献血至今,王萍萍共参加了献血93次,其中献全血9次,共计3400ml。她捐献血小板84次,共计140个单位,远高于常人的献血量。2007年6月14日,王萍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0年,她成为合肥市中心血站固定的血小板捐献者,并加入合肥市无偿献血者协会。
人们不解,一个弱女子,为何如此热衷献血呢?她的回答非常实在,她说:“一开始也没有想到,就是从参加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开始的,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血站的同志专门打来电话,说我的血液完全合格,问我可愿意长期献血?我想,献血无损自身健康,又能救死扶伤,也就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从此,血站一个电话来,我立马打车过去。”
说起来轻描淡写,其实献血也挺麻烦的。每次献血,加上来回打车,都要耽误半天时间,这些只能她自己克服。由于经常抽血,她的胳膊弯上已经布满针孔留下的疤痕,看了着实让人心疼。乐观的她却打趣道,现在献血只能在疤上抽了。为了保证血液合格,她还特别注意锻炼,家中买了健身器材,在饮食上也较为注意,保持清淡不饮酒,对“舌尖上的美味”也不能尽情享用。
随着王萍萍献血次数越来越多,她也成为单位的“名人”,而她热心公益的热情,感染和温暖着身边的同事。一个偶然的机会,王萍萍得知中国麦田网有一个“麦田计划”,该计划通过志愿者实地走访,收集贫困学生的资料,供爱心人士选择结对资助。她有了一个想法: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元,资助这些农村贫困学生。说干就干,她立即与6位同事成立了“心中的麦田”爱心小组,帮助农村贫困学生。
税务姐妹们利用节假日,带着衣物、书包、文具、点读机和现金等,定期探访那些贫困学生。她们有的负责账目,有的负责购物,有的负责从网上“抢孩子”。说到“抢孩子”,她开心一笑,说,能抢到心仪的“救助对象”也是高兴事。六安施桥一位8岁小女孩,母亲早逝,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徒四壁,孩子瘦小得可怜,可是这位小姑娘特别阳光,“我们有信心帮助她上大学!”王萍萍说。
爱心小组的成员都是工薪阶层,收入有限,能够拿来捐助的钱也很有限。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爱心小组成员用彩纸制成玫瑰花义卖。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们小赚了三四千元。这些钱专款专用,全部用来做慈善。
“心中的麦田”爱心小组自成立以来,不断感染着身边的人,成员也从最初的6位增加到现在的10位。她们的“业务”也在不断扩大:由单纯地资助贫困学生,到每季度定期探望孤寡老人、慰问福利院的儿童等。帮助他人,早已融入她们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
中国文明网报道责任编辑陶恒
■快评
不为名、不为利,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志愿服务18年,王萍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传递着朴实向上的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新闻推荐
期末考前冲刺,初三历史如何得高分?本周六晚名师网上聊答题技巧
本报讯距离初三期末考试只有三周时间了,本学期最后阶段的冲刺复习如何应对?本周六晚上7点,新安晚报中考网上公益直播讲座将...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