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在参观博物馆。
晨报讯“原来手摇计算机19世纪就有啦”“这里的标本都好真”……12月21日,江淮晨报招募的20名江淮小记者,走进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的工程认知博物馆。一些极具历史感的“老物件”不断刷新小记者对机械工程的认知。
21日一早,20名江淮小记者就在合工大翡翠湖校区北门集结完毕。沿着北门往里走,右手边一栋教职工食堂的一楼,就“隐”着这样一个工程认知博物馆。
别看它位置不起眼,但里面的收藏品却个顶个的“大牌”。走进这座工程认知博物馆,映入小记者们眼帘的,是一个“大型齿轮”。“它代表着‘工业’,在它面前摆放着一个书模,也是一本电子书,是利用虚拟软件和光电感应原理做成的一本书模型,参观者可以用手像翻书一样‘翻动’一页页的‘书’。”博物馆内的志愿者讲解员介绍。
小记者们也伸手尝试了下,这座博物馆内的藏品简介一一出现在面前的“电子书”中。“哇,这个好科技呀。”还没进门,小记者们就被这个“科技齿轮”吸引。
走进序厅,一个布满数字按键、顶端还有一个旋转手柄的藏品吸引了小记者们的注意。原来,这是手摇式计算机,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用的就是这样的手摇式计算机。
“手摇计算机是1878年由一位在俄国工作的瑞典发明家奥涅尔制造的,是一种齿轮可变的计算机。”讲解员介绍,这种计算机和我们今天的计算器功能类似,不过还可计算平方数、立方数、开平方、开立方,如果需要输入三角函数和对数,就需要查表。“现在我们用的电脑、计算机都这么简便,没想到,一百多年前的计算机还是手动摇的。”参观中,江淮小记者陈弈嵩对这个“第一代计算机”相当感兴趣。
在第一展厅,一辆家用汽车整体剖面吸引了小记者们的关注。志愿者给引擎通上电,大大小小的齿轮各就各位开始运行,非常直观地展示了汽车是怎么通过一系列机械运作完成动力驱动的。“面对面看这些传动装置工作,比书本上讲的东西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这里的标本都好真。”江淮小记者吴昊天说。
晨报记者 刘梅梅
新闻推荐
12月23日,合肥燃气集团发布消息称,为配合固镇路与青松路交口万科森林城D3地块商业外管工程建设,定于12月26日13:00至17:30...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