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管理区域每户限养一只,携犬外出不牵绳最高罚200元……12月24日,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结合国家有关养犬管理要求,在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对犬只免疫与登记、养犬者行为规范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实现良法善治。此前及在此期间,本报持续关注文明养犬及条例修改问题,陆续推出了多篇报道,不仅关注了合肥存在的“狗患”乱象,也探究了其他城市在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一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新条例]
对养犬人行为作出详细规定
条例对养犬人的行为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不得在住宅共用区域饲养犬只;不得干扰他人工作、生活;不得放任、驱使犬只恐吓、伤害他人;不得影响公共环境卫生;不得虐待、遗弃犬只;不得擅自掩埋或随意抛弃犬只尸体;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养犬有关证件;不得出现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犬只因病死亡或死因不明的,应当按照动物防疫相关规定处理。
此外,重点管理区域携带犬只外出,应当为犬只佩戴标识;为犬只束牵引带并牵引,牵引带长度不得超过一点五米;主动避让行人;乘坐电梯或上下楼梯时,主动避让他人;在人群拥挤场合怀抱犬只或为犬只佩戴嘴套;即时清理犬只排泄物;不得由未成年人单独携带犬只;单位饲养的犬只因诊疗、免疫等原因需要离开饲养场所的,应当将其装入犬笼。
重点管理区域每户限养一只
条例明确,养犬管理按照重点管理区域和一般管理区域实行分区域管理,重点管理区域实行养犬依法免疫和登记制度。重点管理区域每户限养一只,超过限养数量的犬只不予办理登记。一般管理区域,养犬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为犬只进行免疫。
条例规定,养犬人应当在犬只出生满三个月或免疫间隔期满时,将犬只送至农业农村部门规定的免疫点进行免疫,并取得犬只免疫证明;取得犬只免疫证明后二十日内,携带犬只到公安机关规定的地点办理养犬登记。公安机关和农业农村部门应当为养犬登记、犬只免疫提供便民服务,逐步实行养犬登记和犬只免疫在同一场所办理、网上登记和办理延期手续。
养犬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条例明确,重点管理区域个人养犬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固定住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遛犬不牵绳等行为会受罚
养犬人携犬外出不为犬只束牵引带并牵引、未及时清理犬只排泄物影响环境卫生的,将面临罚款。条例明确,出现此类行为,将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两百元以下的罚款。
对每户养犬超过一只、在重点管理区域饲养禁养犬只、未办理养犬登记等行为,条例也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以在重点管理区域饲养藏獒等禁养犬只为例,出现此项违反规定的行为,将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没收禁养犬只,并处以每只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条例还规定,未按照规定对饲养犬只进行免疫接种的,由农业农村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背后事]
本报连续报道 力促文明养犬
《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已获表决通过,对于养犬问题,去年及今年以来本报持续保持关注,陆续推出了多篇报道,不仅关注了合肥存在的“狗患”乱象,也探究了其他城市在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一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年7月4日,本报报道了合肥多个小区“狗多为患”,该报道引发热议;7月5日,本报继续跟进,采用两个整版的形式,在反映“狗多为患”的基础上,进一步报道了入夏以后合肥被狗咬伤患者增加两三成的案例,同时还报道了合肥一些社区在文明养犬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在合肥加大对养犬治理过程中,本报也一直给予关注,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一方面也加大对不文明现象的曝光以及有关部门的查处行动,起到震慑作用。
上述报道在读者中引起热议,不少读者通过电话、微信留言等形式,反映各自身边存在的涉犬问题,同时就合肥养犬条例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本报也对条例的修改进行了连续报道,直到本次该条例获得表决通过。
在关注合肥本地文明养犬的同时,本报也积极报道各地在治理狗患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诸如报道了马鞍山对养狗实行“积分制”,每只犬主人有12分的积分,一些不文明养犬行为会扣分,分满了就不能养犬等,给合肥提供“他山之石”。
通讯员 李兰兰 张俊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李萌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梁巍)“畅享城市美好生活,合肥通,一点就通”。12月25日,合肥通APP正式上线。据悉,合肥通APP是合肥市...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