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合肥市高新区成功关闭第一批看护点7个。今年10月以来,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新区从维护幼教秩序守初心、营造良好生态担使命的高度出发,启动第二批4个看护点关闭工作。面对工作中的执法难、沟通难、分流难等问题,高新区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覆盖看护点关闭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的“5度”工作法。
摸排求“深度”。按照主管原则和属地原则,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和各社区服务中心为主,对看护点开展全面摸排;既重点摸排看护点举办者、幼儿及家长等人员情况,也注重掌握举办者社会关系、房屋出租户、物业负责人等关联人员情况;既坚持常态化巡查督查,更注重利用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开展深入摸排,做好不同时间段摸排数据比对分析;既摸排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人员和场所信息,更注重安全隐患排查及风险点登记。截至目前,区内现有看护点12个,在点幼儿约1300人,专任教师93人;主要分布于各回迁安置小区,周边人员密集,社会影响大;多数使用民房办学,以幼儿看护为主,安全隐患较突出。
宣传求“广度”。采取“一通告+三封信”的方式,由社会事业局会同属地社区服务中心,分别向看护点举办者、房屋出租户、幼儿家长送达《责令停止办学通知书》、《关于停止出租房屋从事违规办学的通知》、《致看护点幼儿家长一封信》,同时在区管委会官网、社区公示栏、小区楼道等发布和张贴《关于取缔幼儿看护点通告》,全方位做好关闭工作的公告宣传。
方案求“精度”。坚持“一点一案”,对各看护点研究制订关闭工作个案,切实降低工作阻力和社会影响。采取多部门联动,倒排时间、分工负责、同步推进,属地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与举办者及其社会关系加强联系,做好思想动员;城管部门负责看护点户外标牌拆除;消防部门负责依法下达安全隐患整治通知;公安和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对房屋出租户进行法律教育,必要时联系相关单位依法采取断水、断电、断气等措施;相关执法部门负责据实对看护点举办者的一些违法违规言行进行约谈,必要时立案调查。
安置求“温度”。坚持就近原则,以看护点周边的公办园和普惠园为主,临近安排分流;坚持安全原则,社会事业局、社区服务中心和安置园等单位通力配合,充分做好分流准备工作,针对家长较为关切的新建交付园环保问题,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环保检测并公示结果;坚持稳定有序原则,针对分流安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和社会矛盾,提前形成工作预案。制订并实行以奖代补制度,根据举办者的配合程度以及幼儿分流安置进度情况,采取差异性阶段性的以奖代补政策,促使举办主动参与和配合关闭工作。
落实求“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区工委、管委会分管领导亲自主持谋划关闭工作整体部署,亲自参与指导信息摸排、宣传动员、方案制订、分流安置等关键环节的布置及推进。加强调度协调,及时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汇总情况、分析问题、研讨对策,形成举措、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加强对接沟通,在落实方案既定任务的同时,各责任部门通过约谈看护点举办者、房屋出租户,召开幼儿家长座谈会,进一步做好法律和政策解释说明。加强考核管理,坚持奖惩并举,对推进落实关闭工作有力且到位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因工作不到位造成安全责任事故的,严格追究责任。
李军
新闻推荐
晨报讯12月24日,合肥经开区某工业园内,一名年轻女子因经济纠纷一时想不开,爬上楼顶欲轻生。生死瞬间,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分...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