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一个个大项目的落地生长,发挥出稳投资的叠加效应,助推产业不断升级,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构筑基石。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扩大有效投入,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内容。今年前11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4%,总量占全市工业的45.9%。
重点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力军”,今年全年合肥市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86个。大项目开花结果,需要好政策保驾护航,合肥市出台了24条措施力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生根,进一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看基础,城市强筋健骨惠民生
“现在出发去阜阳,最快1个多小时就到了,以前开车回家都要好几个小时。”12月1日,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正式开通,市民龚成第一时间就上网买了张高铁票,回老家体验了一把“贴地飞行”。
京港高铁商合段通车后,合肥至皖北的阜阳、亳州等城市的时空距离缩短一半以上,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提升城市承载力,就是为城市发展“夯基垒台”。2019年,合肥发力“水陆空地”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纷纷向前推进:合肥南站南广场投入使用,合宁、合芜、合安高速“四改八”工程完工,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运营,郎溪路高架、集贤路跨派河桥等建成通车,全市新建、续建“大建设”工程1370项,完成投资570亿元,同比增长8%。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区内高教基地优势资源,新站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推行“政校协作办园”,探索政府出资委托高校办园的多赢创举,新站合肥幼教集团鹤琴幼儿园2019年招生248人,远超预期。
改善人民福祉,让更多百姓享受发展红利,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2019年,合肥市办好31项民生工程和20项民生实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城市和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午餐服务覆盖率达99.7%和58.8%;开工建设2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整治老旧小区122个。
4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首次发布的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中,合肥紧跟上海,排名第八位,全民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2019年,全市新建33个城市阅读空间,160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一年来,合肥坚持改善民生福祉,解百姓之忧,办百姓之需,努力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本报记者 苏晓琼·
记 者 手 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肥用70年的壮丽成就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时代答卷。这一年的发展,如江河入海,片刻不停地汇入中国时代变迁的洪流中。
从全新崛起的合肥滨湖科学城到充满活力的安徽创新馆,从大“显”身手的新型显示产业到驱动世界的“芯屏器合”,从飞驰全国的高铁“触角”到入地前行的地铁新线,从开阔美好的住房新居到书香满溢的阅读空间……365个日夜,发展大潮奔涌不息,世间万物向光生长,庐州大地的每一处,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的高度、力度和深度。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一桩桩惠民好事落到实处,一项项优惠政策温暖人心……即将过去的一年,合肥已经描绘出一幅蒸蒸日上、和谐幸福的发展图景,而生活在这座美丽城市的每一个人,也能在心头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新闻推荐
先辈旗帜护成长 领巾飘扬共追梦 合肥市锦绣小学少先队工作立德树人,为学生铺就锦彩之路
合肥市锦绣小学少先大队是一个团结奋发的少先队集体。学校以培养“智慧、阳光、灵动”的“和乐少年”为德育特色,努力实现...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