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李翠英少年时即患癫痫,丈夫胡井龙从不嫌弃;胡井龙家庭贫困,李翠英同样没有一句怨言。经济再困难,夫妻俩也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乐观,陪伴老两口走过了53年的岁月。抚今忆昔,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脸上笑容甜蜜:“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辛劳烦恼皆过往
53年前,22岁的临泉县青年胡井龙,经人介绍,与一河之隔、23岁的李翠英结为了夫妻。胡井龙身材魁梧,李翠英却娇小瘦弱,十几年未愈的癫痫更是时常发作。别人暗地里嘀咕着“不太般配”,胡井龙丝毫不在意:“家里兄弟姐妹6个,我老大,结婚没给她做一件新衣服,她不是也没说一句话?”
婚后,胡井龙与李翠英成了大家庭的主劳力。田里的活,李翠英样样拿得出手;改革开放后,村里办起了小窑厂,李翠英做坯、烧砖、拉车,事事不输旁人。个子小,一车砖李翠英拉起来要比工友们费力得多,但她弯着腰,即便头快挨着地面也要攒足全身的劲向前。
因为患有癫痫,李翠英的思维会出现间歇性混乱,有一年夏天,胡井龙在田里看守庄稼,李翠英夜里突然犯病,迷迷糊糊地竟跑到家里牲口棚里睡了一夜。那次以后,担心李翠英再出问题,胡井龙便尽量夜里不去看田。
李翠英心里既感动又愧疚。自己有病胡井龙细心体贴,可婚后十年多,她却始终没能给丈夫生个孩子。因为这件事,胡井龙在乡亲们面前总觉得难以抬头,有时候回到家里忍不住发几句无名火,李翠英也不搭话,她知道丈夫心里不痛快。
所幸,李翠英在合肥的叔父偶然知道了情况,立刻让她来合肥诊治。跟着婶娘辗转于中医附院、针灸医院、妇幼保健院,仅仅一年的时间,李翠英的癫痫病不但神奇地治愈了,不久后,还奇迹般地怀孕、生子。胡井龙的眉头舒展了,压在李翠英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相扶相携乐夕阳
1989年,李翠英来到合肥照顾生病的叔父,1994年,一家三口的户口又迁到了三里庵街道梅山路社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街道为李翠英安排了看车棚的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太高,但是比较轻松,和前来存车、取车的居民们闲聊几句家常,李翠英也不觉得寂寞。胡井龙婉言谢绝了街道的帮助,选择自己拉三轮车。身强力壮又勤快,胡井龙整天忙活个不停,也乐和个不停。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间,夫妻俩都已年过古稀,不用再工作,却依然吃穿不愁。年纪大了,老两口的血压都偏高,胡井龙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李翠英也患上了糖尿病,但夫妻俩都享有合肥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特殊病补贴,药费问题解决了,平时互相照顾着,老两口身体也算硬朗。
每天吃过早饭,胡井龙和李翠英便从家里赶往街道居家养老中心,每个月都有居家养老券,用于在养老中心吃午饭正合适,卫生、可口还方便。
下午,是老两口的休闲时间。“年纪大了,还是觉得在家方便。”胡井龙和李翠英基本上都在合肥游玩。手持老年卡,公园、地铁、公交都免费,老两口规划好路线,正好赶在天黑前到家。前不久,轨道三号线开通,胡井龙和李翠英早早就去尝了先,选择几个站点下去看看,老两口异口同声:“合肥现在越看越好看!”
郭艳 孙雨静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新闻推荐
中央主流媒体聚焦合肥之变 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等点赞“中国著名网络作家合肥行”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刚刚踏入2020年的开头,合肥就迎来了一个好“彩头”,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光明网、环球网、中...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