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街街道方必柱事迹
现年83岁的方必柱,居住在瑶海区三里街街道东苑新村,曾是合肥市木器厂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退休后的方老,闲暇之余爱好钻研名人名言、毛泽东诗词、《孔孟》儒家等书籍,主动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公益活动,尤其是加入“道德讲堂”的义务讲师队伍,定期为小区居民和孩子们义务教授国学经典,默默地为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社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讲堂汇聚正能量。2012年7月,凤阳一村社区快乐家园儿童俱乐部开设“道德讲堂”,面向辖区召集授课老师,方老得知后积极报名。在成为“道德讲堂”义务讲师后,方老每周日下午不论刮风下雨都会准点来到社区儿童俱乐部,为那些失管失教的孩子们讲述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从“道德讲堂”演变为“孔子学堂”至今已举办了三百余期,孩子们的数量也从寥寥几人发展到现如今的40多名。方老用他的坚持让“孔子学堂”成为了快乐家园儿童俱乐部的一张名片,他将自己毕生所学无偿教授给孩子们,帮助许许多多流动及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扶幼助老不停歇。凤阳一村社区内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的父母平日工作较忙,很少陪伴孩子。在“道德讲堂”授课过程中,方老逐渐意识到这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非常需要陪伴,仅仅依靠每周的“道德讲堂”只是杯水车薪。自2018年开始,方老每天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到社区儿童俱乐部,等孩子们放学后为他们辅导功课,免费照顾放学后无人照看的孩子,直到家长下班将孩子接回家。“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的这句话是凤阳一村社区方必柱老人的口头禅。意思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方老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
邻里互助新风尚。方必柱也是邻里有口皆碑的热心肠,平日里就经常帮邻居照顾孩子,并积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为人朴实的他每次遇到表扬和感谢都觉得挺不好意思,“不过是搭把手,算不了什么,老人上了年纪,帮一把不是应该的吗?”。家住方老师楼上的邻居腿脚不便,不能下楼,儿女又不在身边,吃饭便成了麻烦事儿。方必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承担起为邻居买菜做饭的活儿,遇上刮风下雨,他便将自己家里做好的饭菜端过来,保证邻居一天三顿能吃上热饭。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左右邻居,也同时给子女们树立了榜样。
方必柱只是三里街街道一位普通居民的缩影,即使在家人需要照顾的时候,他依然坚持做义务讲师教授孩子们,去探望那些需要帮助、需要安慰的人。始终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看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方庙街道吴龙宝事迹
在瑶海区方庙街道,有这样一位老党员,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曾经咬破手指,写下请战血书上战场;疫情突发的时期,他千里传音,用一段段滚烫的微信留言,写下请战抗疫的如火丹心,他就是80岁、党龄55年的老党员吴龙宝,退休20余年的他,身退心不退,用余热谱写一曲退休党员的不朽故事。
他学有所乐,传播党音聚民心。吴龙宝曾任合肥日用化工总厂设备科副科长、机械车间书记,即使已从国有企业岗位退休,他也不忘把工作期间的学习精神带到退休生活中。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自购50余本辅导材料,不断充实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他学有所用,制作了《十九大精神学习提纲》,带领社区党员群众吃透十九大精神,将党的理论送到党员群众心坎。他是“学习强国”的高分亮卷人,万分积分,赢得社区“学习标兵”的光荣称号;他更是理论宣讲队的不二人选,积极传播党的声音和正能量,带动影响更多人。
他心系群众,发挥余热写春秋。他发挥旗帜作用,在小区做了许多实事。2017年最后一天,也是禁燃工作的第一天,77岁的他在寒夜里巡逻;2018年,暴雪阻隔了小区居民出行的路,78岁的他凌晨4点就扛起铁锹铲雪除冰;2018年10月,方庙街道香格里拉社区成立了以吴龙宝为先锋标杆的“民声快递团”志愿微团队,在他带领下,香格里拉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暖心又走心;2019年,酷暑夏日中79岁高龄的他配合物业清理了香格里拉花园小区近百平方米垃圾。
他不忘初心,声援抗疫战时艰。2020年大年初一,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破春节的祥和。得知社区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远在上海陪护患病老伴的吴龙宝难以入眠,辗转反侧思考着社区防控疫情的事情,想着自己能为社区做些什么。担心病重的老伴没人照顾,又不能冲锋到一线的他,心急如焚,一夜未眠。心牵疫情的吴龙宝从上海“千里传音”,连续两天通过微信向社区书记“请战”。考虑到吴龙宝老伴病情的加重,香格里拉社区党总支经过再三考虑,“拒绝”了这位杖朝老人的请求。但是危情之下,吴龙宝用一份“特殊的党费”表达了他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初心和爱心。
吴龙宝多年来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耕耘不辍,用实际行动讲述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指引着新一代年轻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烙画三十载 小葫芦绘出大天地 省级非遗传承人郑小良讲述他与葫芦烙画的故事
郑小良展示作品。葫芦,因谐音“福禄”,自古以来被民间视为吉祥之物,在葫芦上作画更是一门流传民间已久的传统技艺。...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