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调解现场。
本报讯 5月20日下午,在庐阳区大杨镇草塘社居委,一场由庐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家事调解员、草塘社居委主任、社区人大代表和原告被告、委托律师和村民代表共同参加的庭前调解正在进行。经过现场调解,因十多年前买房造成的误会引发的家庭矛盾彻底化解。解开了“心结”之后,一家人开心地拍摄了一张“全家福”,重新开启了幸福生活。
住同一个小区,十多年都不来往?
楚老爷子,今年81岁,和76岁的老伴住在草塘社区的卫庄小区,老人的三个子女也都住在这里。但是除了大女儿经常来看望老两口外,老人的两个儿子已经十多年没有登过父母家的门,即使小区里碰上都当不认识彼此。
据说,和儿子之间的隔阂是从2003年小区回迁时产生的。当年楚老夫妻两人分了一套75平方米的房子,但还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增购。他在没有和两个儿子沟通后,将挂号增购的名额给了大女儿和当地一位居民。
两儿子知晓后,认为老人故意隐瞒不说,实际是偏心大姐,心中不平衡,但又没有好好沟通了解清楚,从此心中有了结。老人因年轻时性格倔强,说话做事“说一不二”,也未曾向两个儿子解释。这小问题一拖就是十几年,父母和儿子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以至于这十多年来两儿子对父母之事从不过问。尤其是近些年来,老两口生病,都是大姐在照顾,两儿子不管不问。
4次正面调解,矛盾成功化解
今年1月份,老夫妻就子女不赡养老人将三子女起诉到了庐阳区法院。法院将此事按照家事调解程序,委托给大杨镇家事调解室进行诉前调解。庐阳区法院家事调解员、也是大杨人的阮怀贵是此事件的主要调解人。
5月20日下午是阮怀贵为这家人做的第四次家事调解,也是最后一次。当天,双方达成赡养意见,两老人所有的治疗费由三子女均摊,每月每位子女至少探望2次。若老人无法自理,三人轮流护理,若有人无法自己护理,可按照200元/天的标准请护工照顾。
“这家人并非无情,而是缺乏沟通。”调解成功后,阮怀贵告诉记者,为了解除两儿子的心结,他们调查了当年所有的拆迁资料,发现老人确实没有偏袒任何子女,也未进行财产转移,成功化解了矛盾的焦点。双方误会解开后,对于赡养老人子女们都非常认可。
家事调解员支招
刚刚处理完这一家的矛盾,调解员阮怀贵的手机又响了,一对夫妻要离婚,双方起诉到了法院,法院建议先调解。
作为辖区“金牌”家事调解员,今年以来阮怀贵已经成功调解了4起家事纠纷,目前手头还有多起正在处理。为了做好家事调解,阮怀贵不仅自修法律,还总结了不少家事调解的经验,现场他还分享了“三招”。
“一开始调解,不能直接说事,得拉家常,和调解对象拉近心理距离。”阮怀贵说,为了调解对象不排斥,不能一见面就谈正事,可以先和对方多聊天,并且适当地肯定对方,让对方觉得你不是对方派来的“说客”。
其次,喊双方都亲近的、能说得上话的人一起参与协助调解,效果会更好。
“还有一招,适合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夫妻。”阮怀贵说,离婚也是家事调解最多的案例,一般他们会判断双方感情是否完全破裂,如果还有感情,那他会使用“真情告白”来化解矛盾。简言之,就是双方面对面说出对方的优点,只讲好不讲坏。很多时候,夫妻俩讲着讲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一起回家了……晨报记者 李玲芳 文/摄
通讯员 葛传红 张春霞
新闻推荐
即日起至7月中旬来科技馆体验抗疫“逆行者”风采 合肥科技馆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启动
5月23日,以“卫生科普,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20合肥市科技馆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合...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