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化名)的父亲为治疗孩子的白血病,经常需要在医院附近租房,但并不是每次租房都能那么顺利。好在,他得知在安医二附院附近的合肥
文锦新城小区里,有一套专门给白血病儿童家庭使用的“共享房间”。暂时找不到居所的病人家属可以在这里免费借住,即使不需要住宿,病人家属也可以利用这里的餐厨用具给孩子准备一餐美味的家常菜。这套房子被大家称为“共享爱心港湾”。
探访“仁爱助医小家”里爱心流淌
前日,记者来到文锦新城小区大门口向保安打听这套房子的位置,保安不假思索地一指大门右侧的楼房,“就在2楼。”
记者看到,这是一处套房,里面很整洁,这个“港湾”的正式名称叫“仁爱助医小家”,门口贴着卫生标准和入住须知。“入住须知”要求每个入住家庭最多入住三人,还提醒不要有抽烟、喧哗等影响他人休息的行为,“使用厨房、炉灶等用品后,请及时清洗干净。”
“仁爱助医小家”里,几名戴着口罩的孩子正和家长们玩闹。过了一会儿,一名手提蔬菜和肉的年轻女士拉着孩子来了,他们换了鞋套,又仔细向全身喷了酒精才走进房子,来到厨房里打算炒菜做饭。记者看到,厨房里几乎一尘不染。客厅的墙上有一个表格,每个病人家属做完饭菜后,会在表格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再离开,表格里已填了密密麻麻很多名字。
“这套房子是公益性的,提供给白血病家庭用来做饭,临时找不到房子住的家庭也可以来申请免费短暂住宿。”“仁爱助医小家”的负责人武美说,这些接受帮助的家庭都非常珍惜这个环境,他们做饭都能保持房屋的整洁,临走时还会给房子充一点水电费。“每次都充几元钱,这让大家都很感动。”武美说。
背景创建人也曾是位白血病患者
为什么会想到提供共享的“仁爱助医小家”?负责人武美说,这个动机,来自她患白血病的痛苦经历。2004年3月8日,我结婚才3个月,在那一天,我被诊断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武美回忆道,当时的信息不发达,普通人对白血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周围的人都认为她得了绝症,丈夫一家为武美筹集了一阶段的治疗费,发现没有多少效果。后来,丈夫和她也分开了。
“这个病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些好心人,得以继续治疗下去。那时,我心里就在说,只要还活着,就要感恩社会、感恩生命。”武美病情好转后,在合肥蜀山区做裁缝赚钱养活自己,“当时社会对白血病仍然不理解,我就根据电视台、报纸的信息去帮助别人,和白血病家庭分享自己的经历,还对接了几个家庭,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经济帮助。有时几百元,有时一千多元,看我自己赚了多少钱。”
武美说,她只想给这些白血病患者家庭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对受助人来说,却是莫大的支持,“我曾给亳州一个病人100元钱,没想到他把钱贴在床头上,以此时刻鼓励自己。这让我很感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活着的价值。”
武美说,近年来,安徽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费用报销比例很高,“报销能够全覆盖,解决了白血病患者家庭的最大压力,加上其他资助,治疗费的大问题能得到解决了。但我发现他们在求医过程中,吃住问题,特别是租房问题成了实际困难。”武美说,“这个仁爱助医小家的创建,就是为了帮助一些家庭减轻经济压力,舒缓心理压力,相互抱团取暖。”
抗疫募集万余口罩帮助病友家庭
前日上午,“仁爱助医小家”刚刚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六一”儿童节活动。曾在这个套房内住过或者做过饭的很多家庭都来了,孩子们还带来了自编自导的节目,有爱心企业为孩子们准备了礼物和蛋糕。“有些孩子现阶段治疗结束就能回家了,这次六一节很特别呢。”武美说。
家长们在一起,聊起平时互助的故事。一个被称为“馒头哥”的家长,他经常蒸出各种好吃的馒头,分给大家品尝。武美说,这个屋子的冰箱里,经常会有家长带康复的孩子离开时,把一些价值数千元的药剂留下,给后来的孩子免费使用。“这种故事有很多,说起来真让人流泪。”武美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为138个家庭270人提供短期住宿和做饭场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小家临时关闭了近2个月。但疫情期间我们的服务没有停止,联合公益教育机构募集善款2万元,迄今为止共购买或募集口罩12959个,还有一次性橡胶手套、消毒用品等,给165个病友家庭提供了帮助。”黄丽胡青枫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向凯/文王从启/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7年10月11日,现任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第二十一监区党支部委员、主任科员的朱守忠,奋不顾身勇跳河、从落水轿车中...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