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在生命的同一维度对视

来源:新安晚报 2020-08-11 10:28   https://www.yybnet.net/

□合肥章玉政

沈喜阳、沈晏齐父子合作完成的《两地书父子情》(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摆在案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初读时的惊喜,已经渐渐被翻涌的沉思所替代,总想写点什么,但又总是搁下了笔,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有人说,在所有的亲子关系里,父子是最难相处的——天然的血脉传承与实然的人性张力,构成一种无法简单用伦理与秩序去考量的生命悖论。古今中外,在几乎所有的人文叙事之中,父与子总是处于不同的文化维度甚至针锋相对的文化冲突之中。就中国而言,几千年的传统宗族社会,基本的伦理范式遵循的一直是儒家传统,“孝”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命题,最简单粗暴的表达就是通过“三纲五常”所维系的政治体系、代际关系。在这种暗含等级差序的价值格局之下,父亲作为一种威权符号,承载着“养不教,父之过”的角色使命,高高在上,常常令子女望而生畏。即便是在主张个人本位的西方价值体系里,父与子关系没有中国社会伦理框架下的种种束缚,但似乎疏离感、紧张感、冲突感也在所难免,希腊神话里的“俄狄浦斯冲突”,就是一个典型的父子冲突关系的隐喻。在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眼里,“父与子”几乎成为“驯服与反抗”的另一种指称。

这种充满对立感、紧张感的关系格局,显然很难让父子拥有一个相对和谐自然的相处模式。这一点,与母子关系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母亲亦是作为代际传承中的上一级“链条”而存在的,却很容易与子女达成天然的情感维系。可在父与子的关系格局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失衡往往多于平衡,冲突往往胜过和谐,而且,父亲似乎多是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在家庭事务乃至社会事务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决策权,不容置疑,不由分说,这可能也是造成成长中的子女生成潜在反抗情绪或反抗意识的根源。

从这个角度看,沈晏齐是幸运的。摆在面前的这本《两地书父子情》,是他的父亲沈喜阳尝试建构新型父子关系的一种努力。尽管“家书”“两地书”这种体裁,古今中外并不鲜见,远如诸葛亮《诫子书》,近如《曾国藩家书》,但基本上还是以尊者高高在上、诲汝谆谆的训诫教育为主,而很少能够做到在同一生命维度的对视,更遑论各自成为主体进入同一对话空间了。在这一点上,梁任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遗憾的是,翻开感情真挚、语气平和的《梁启超家书》,能够看到的依然只有一位“父亲”在那里家长里短、语重心长,而对话的另一端则呈现出“主体缺席”的状态。

平等对话的前提是两个话语主体的完全在场,尤其是处于话语权力相对弱势的那一端。这种双主体的“在场”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隐喻。就拿家庭教育来说,至少应该是有两个主体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但很多家长却往往以爱的名义,按照自己的理念甚至自己的愿望,去粗暴地干预、塑造乃至决定孩子成长的方向。在这种失衡的教育里,作为主体之一的孩子,经常是完全缺席或可有可无的,其最终的结果,或是成为父母的影子,或是成为父母的对立面。

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主张,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换句话说,家庭教育的两个主体都应呈现“在场”的状态。令人欣喜的是,翻读《两地书父子情》,这种场景几乎无处不在。写信交流虽然是父亲沈喜阳的一番“良苦用心”,但他并没有借此作为自我呓语的想象空间,而是以平视的眼光去看待对面的那一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儿子沈晏齐。在书中父子来往的每一封信件里,我们几乎都能感知到这种彼此的尊重、彼此的理解乃至彼此的接纳。有时候,双方的观点并不一致,甚至也有冲突,比如在对待考研的方向、同学相处的方式等问题上,但最终彼此要求的不是对方的“勉为其难”,而是通过开诚布公、坦白无遗的交流、沟通去平衡彼此之间“观念的水位”。

读完此书,或许有些人会说:沈晏齐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舐犊情深的父亲,与之平等以待、无障碍交流。其实反过来,我觉得作为父亲的沈喜阳也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不在于有机会可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予以温情陪伴、予以释疑解惑,也不在于有能力处理好父与子这一天然紧张的亲子关系,而在于在他毫无保留释放出爱、释放出人生经验的历程中,有人倾听,有人欣赏,有人懂得。张爱玲曾经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一句恋爱中男女的情话,但是若搬到亲子关系中,似乎照样适用。懂得,其实是比陪伴更好的礼物。正如李宗盛所言,很多父子,终其一生,都未曾彼此懂得。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所写的父子之情令人何其动容,但细读之下,隐含其间的那种代际之间的隔膜疏离却又彼此牵挂的情愫,又是令人何其感叹!

人生就是一场远行,有人陪伴,有人懂得,总胜过孤身天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将亲子关系摆在一切社会关系的首位,并不为过,可即便如此,学会以平视的目光、平等的姿态去对待父母、子女,又似乎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情。我想,在此过程中,如果每一个父母、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实现自我主体的在场,学会与同行人站在同一维度之上,温情对视,平等对话,不骄不躁,互为“导师”,那么,像《两地书父子情》中所展现的温馨场景,或许会成为代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常态。

新闻推荐

郎溪路高架北段建设开展前期工作 南侧地面道路完工放行时间或将推迟

本报讯8月10日,记者从合肥建设部门获悉,郎溪路工程南侧地面道路因近期天气原因,放行时间将会相应顺延。今年上半年,...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在生命的同一维度对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