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庐阳区银河湾社区“能大姐”互助站成立于2017年底,团队采取组织引导与自愿自发相结合方式,把在生活技能、就业创业、成功教育子女、处理家族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一技之长“能大姐”们组织在一起。今年,该志愿服务项目获评二季度“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据悉,起初仅是为社区孩子们服务,联合志愿者之家的大学生,周末给孩子们上公益课。课程安排也是分门别类给孩子们上公益课。“从画画、手工,到围棋、书法,课程很多,小朋友们也很感兴趣。通过互相传授、互相交流,引导各个家庭特别是流入无业女、困难家庭女、学龄期子女家庭,建立健康的生活、教育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银河湾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居委主任刘艳艳介绍。
除了帮助孩子,“能大姐”们还通过经验传授,帮助引导部分无业妇女实现就业或家庭式创业;通过互助式志愿式服务,实现家庭间的困难互助。同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对“妇幼保健师”、“育婴师”、“心理咨询师”等“能大姐嘉宾”,开展专业性、多层次的培训。
在2020年疫情期间,“能大姐”互助站的成员,各自发挥所长,通过提供“多对一”的守护,以学习导师、生活导师、情感导师“三个导师制”,为不同年龄段的一线防疫人员子女定制“关爱套餐”,合力解决孩子线上学习、心理辅导等需求。“虽然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每次上课前,都会花很长时间精心准备。每次课前,都会专门做课件,这样给孩子辅导起来,更有针对性。”能大姐互助站成员之一朱业翠介绍,目前,她们通过“能大姐”互助站,联合合肥志愿者之家等公益志愿组织,解决了街道10多位一线防疫人员子女无人照看的难题。
为了让一线防疫人员无后顾之忧,朱业翠除了当好“留守”孩子们的学习导师外,还临时组建了“互爱互助管家”服务队,帮助一线防疫人员家庭解决购物、送菜等生活问题,当好“留守”老人的生活助理。银河湾社区的省科委大院里大部分住的都是老年人,在这次疫情的特殊时期,本该从外地回来的子女们,大部分都没有回到老人的身边,还有一些子女都在防疫一线,没法及时照顾老人,着实让老人家们犯了难。朱姐这时摇身一变,变成了老人们的生活导师。从年初三开始,能大姐互助站就开始为科委里的高龄老人上门送菜。到目前为止,互助站已经为银河湾社区100多户人家,代购生活物资达1万多元。
此外,疫情期间,有人紧张焦虑,“能大姐”志愿者开展线上心理疏导,当起了“知心大姐姐”。进行心理疏导时,她们先对居民出现的情绪表示理解,并针对具体情况给出建议,比如不要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关注疫情上,可以去做美食、看书、听音乐,多和家人交流互动等。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骏超)
新闻推荐
藏身城中村非法液化气点被取缔 本报报道当天,合肥龙岗开发区组织人员对辖区进行排查,共查没液化气罐144个
在合肥马岗路与襄水路交口马岗社区吴小郢城中村,有经营户将液化气罐仓库长期设置在民房一楼内(本报8月12日曾报道)。新闻曝...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